名言如;“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及悲剧性的结局都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予以介绍。下面就是“精神助产术”最经典的一段: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幅创作于1787年的油画,可与学习延伸第二题结合起来进行评述。先介绍苏格拉底被判饮毒药酒处死这件事,然后引出问题: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行为?通过讨论,最后希望能够达成下面的一些认识:法律首先要符合人性和尊重生命。法律是为人产生并为人服务的,法律不应该异化为人的枷锁。其次必须体现对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人的权利重于泰山,法律既要尊重人的权利,又要限制剥夺权利的行为。同时,法律要“公平地”和“正当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权利。人的本性有善、恶之分,合理与否之别,一定时期的法律保护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善、合理的本性要求。 5、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析: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概括: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异: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6、有兴趣可介绍一下时代较近的两位思想家:孔子与苏格拉底。 7、人生而平等这一目为课外阅读。它为人文精神 “智者运动”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建议讲清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意义等。可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了。 只有这个学派懂得如何培养公民,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人物,只有它培养了伟大的帝王。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作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作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问答: (1)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是? (2)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3)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 8、历史启示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 ②先哲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动力,也是丰富我们思想的无尽源泉。 七、课后练习: 1、被视为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 A.芝诺 B.苏格拉底 C.但丁 D.普罗塔戈拉 2、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芝诺 D.普罗塔戈拉 3、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知识能充实道德 4、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该学派创始人是( ) A.芝诺 B.普罗塔戈拉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5、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 C.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 D.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都又复 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材料二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请回答 (1)泰勒斯提出的观点的意义是什么? (2)同泰勒斯相比智者学派的研究方向有何变化?应怎样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3)在哲学思想上,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①冲破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 ②哲学研究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变为认识社会和人生,进一步冲破宗教神话。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具有局限性。 ③苏格垃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 资料选编: 1、关于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候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