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展示】袁世凯复古(古装、祭孔、皇帝印等图片,可选用),让学生体会到思想解放前的社会心态和政治氛围。另外还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封建余孽和保皇党的摇旗呐喊导致思想混乱。 【学生自答】有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本部分内容初中涉及过。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提问】1.时间、地点、2.标志(标志是什么,然后展示图片组"标志"印证) 【展示】 ![]() 【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分组讨论) 分组要求:以学生的宿舍为单位,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人人发言,最后以宿舍负责人为发言代表,形成自己本组的要点。最后通过全班同学的举手表态,再加上教师的点播,形成最后的答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出有关内容并回答,然后展示相关内容,在这里采用谈话法一一讲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辅以图片加以详细讲解。 【引导语】:这场伟大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陈独秀2.李大钊3.鲁迅4、胡适(电影可选用) 【猜猜看】屏幕上展示出四个头像后,让学生说出他们是谁?有哪些主要功绩。 ![]() 【点播】可以打乱教材的顺序,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高度提炼。即“三提倡三反对” 【材料补充】在讲述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时。补充以下材料(屏幕显示)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首次猛烈抨击封建文学,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首篇正式宣言,为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引起很大反响。 【典型发言】白话文和文言文究竟哪一个对社会的发展有益呢?我们现在为什么还学习文言文?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得出本组的看法。(可以借助教材P143和P148的阅读材料分析。) 【重点讲解】“打倒孔家店”应该一分为二,辨证全面的思考。 【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同位之间讨论。)此问题没有固定完全的答案。教师给出的只是参考。注意:给出的是繁体字,让学生感受。 新文化運動之影響 1、動搖儒家統治地位,婦女地位得到提高。 2、引發五四運動,促進反帝反封建運動。 3、白話文與新文學盛行,社會文化繁榮。 4、學術史學研究興起,以疑古的精神研究古史,形成深遠的影響。 5、馬列主義流傳,對中國政治發展影響很大。 三、课后系统 1、作业巩固:《基础训练和课后题》 2、课堂效果评估反馈: 内 容等 次 优良努力 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老师对本课程有研究。 备课认真;工作负责;注重课堂讨论,听取学生意见; 科学性(理论严谨、结构合理、信息准确);适用性(基本内容符合学习要求);先进性(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教学内容新)。 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对本课程运用自如。 讲解清楚,容易理解,课堂吸收比较多,注意交流和创新思维。课堂秩序好。 总 评 3、课后活动: 谈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将学生按值日表分成6个小组,每组的组长具体负责。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各组摆出自己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