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教案:实践出真知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导入新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节,实践出真知
    导入:马克思生前最喜欢的一则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的:“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一、 实践的特征。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认识是在变革、改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发生的,从而进一步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讲述两红柿子的故事:略
    1、 实践的含义
    荀子说:“不闻不若见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不听不如听之,听之不如亲眼所见,眼见不如认识懂得,认识不如亲手变革的行动,学习达到了会干、会做的程度,就到头了,会做、会干就意味着认识了、懂得了。这段话隐喻了知与行的关系,包含了荀子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具有合理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举例,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从事过哪些实践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 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人有自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这就使人能够有目的的从事社会实践。人的体力的智力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实践的主体这个基本要素。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形成的。它的状况归根到底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所以实践主体是客观的。
    然而实践总是有一定的对象,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竟什么是实践的对象呢?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