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识构成不同 提问:教材第23页2、3两段楷体字材料说明一个什么共同问题?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正确与否,对他认识问题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首先,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科学理论知识。 其次,每个人在以往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同样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议一议: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影响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或提问回答,教师归纳。) 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对新的问题正确认识的可能性越大;一个人对知识规律性的联系理解和掌握的越深刻,就越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总之,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方面的原因,人们的意识未必都是正确的。尽管如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能动作用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3.我们应当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学生自学第23页最后一段,重点阅读黑体字。)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课文着重从主观方面分析了产生正确与错误意识的原因。我们要使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多媒体显示) 1.2003年4月2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不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就不可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这一论断说明 ( ) A.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人们的立场是否正确 B.只有立场正确,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规律 C.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人 D. 只有立场正确,就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2.人们对燃烧现象曾有两种相反的解释,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氧化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合的剧烈的氧化反映过程。以上两种解释 ( ) A.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二者是对客观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的正确反映 C.由于各自的知识构成不同,形成了对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映 D.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形成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 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是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 A.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