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潮州地方偏僻,文化落后,有很多弊政陋习,在韩愈的努力之下大为改观。 D.韩愈在潮州发现当地乡学不兴、文化落后,所以他提倡古文运动,并由此发展成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文章先河。 14.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5.结合全文,韩愈言行一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位正在描一只茄子,惊愕之下抬起头来,不画了。“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停下步来,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太可惜了。”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 “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成千上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刺激他们一下,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炮制几篇宣言,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说是新荷马派绘画啦;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八边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幽微的清香,斯卡夫人到来了。这是一位美艳的女子,杜什赞赏不已。只因杜什没什么大名,她便也瞧不起他的画品,瞅了一眼画布,娇嗔地说:“昨天,我看了个展览,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蛮好。”她用舌尖轻轻吐出两个字。之后,她失望地,婉转地,娇媚地,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银行职员、站岗的警察。画画这一行,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不是肖像,而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章。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悲的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现、介绍和吹捧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斯卡夫人,那么娇媚地跟着新近的名人,寸步不离。“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烟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露出柔媚的微笑。 风华正茂的斯特隆斯基,穿着兔皮领外套,在人群中议论开了:“高明!真高明!但是,杜什,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的?” 杜什吟哦半晌,得意地朝他喷了口烟道:“难道你,朋友,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妙哉!妙哉!”那一位点头赞叹道。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在画室里转了一圈,抓住画家的袖子说道:“这些作品,我统统包下了。不告诉你,你就不要改变画风,我每年向你买进50幅画……行不行?” 杜什像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画室里的人慢慢走空,这时楼梯上还传来渐渐远去的阵阵赞美。跟画家单独相对时,小说家兴冲冲地说:“哎,老兄,你信不信,他们全给你骗了?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制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不住地笑,突然喝道:“蠢货……”“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让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地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据罗新璋译文删改) 16.小说中的比埃•杜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7.文中多次出现“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8.这篇小说以“大师的由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5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新华社电记者刘洁秋 黄兴伟)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迄今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当天在首都惠灵顿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会面后对媒体说,没有人员死亡“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并非出于偶然。一来,新西兰人口仅有437万,居住分散,震中地带人口密度不大。二来,新西兰应对地震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历史上新西兰曾因地震严重受灾。基于对地震的反思,新西兰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隔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 同时,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 (1)请你从新华社记者的角度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具有启示性的标题。(15字以内,含标点)(3分) (2)新西兰应对地震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试简要概括。(3分) 20. 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四种物象中任选一个,写出意思褒贬相对的两句话,要求 既能反映事物特征,又富于哲理。(6分) 例:牛 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答案】D(A.lán chuán/chuǎn jié/jiē; B.pái/pǎi suī/suǐ yí; C.zhàn jiǔ cuò;D.qīn/qìng qiào/ké chuāng/chuàng)。 2. 【答案】D(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笑、讽刺对方。(A. 便宜行事: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B. 作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指跑码头,闯江湖。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C. 党同罚异:指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3. 【答案】B(A.两面对一面;C.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D.语序不当,“训练的残酷”应该是“残酷的训练”。) 4. 答案:D 解析:主要是评价一个人是否真正富有的标准。按照常规思维,大多数人都认为物质富裕就算富有,而这里的四句话则重在强调精神上的富裕。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这道题的答案就应该是D。 【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在这个时侯,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想)在齐国面南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BE。B项见第⑥自然段末:“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E项“韩愈被贬后”说法不当,无论是贬前还是贬后,韩愈都是这个态度。 13. D。D项,分析不当,古文运动跟潮州之事没有必然联系。 14.①韩愈一生屡遭贬斥,仕途十分不顺,这是“悲”;②韩愈能走出个人低落的心境,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做出了诸多业绩,这是“壮”。③如果韩愈没有为老百姓做出贡献,老百姓也不会纪念他为之所受遭遇,也就无“悲壮”二字。(答对1点给2分, 答对2点给3分, 答对3点给4分) 15.①为官铁骨铮言:针对宪宗迎佛骨冒死进谏;②为文不说空话:倡导古文运动,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③为政务求实绩:为潮州人民做的四件实事,亲自参加平定叛乱,晚年时还亲自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答对1点给2分, 答对2点给3分, 答对3点给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16.①画展举办前:老实有才、正直正派、勤奋真诚。②画展举办后:骄傲自满、过河拆桥、见利忘义。 17.①画家用来故弄玄虚,应付观赏者,让他们感觉到画者的高明。②画家用来表明自己作画是受到自然界的启发。③画家用来表明心迹,讽刺小说家:难道你没见过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的人吗?(也可以理解为画家对自己的话信以为真,嘲讽小说家不懂艺术。) 18.观点一:启发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艺术领域的可悲现实;②讽刺艺术领域中画商等帮闲们不懂装懂、不识大师真面目的丑恶现象;③批评那些批评家们不看重艺术本身,只追求怪诞的不正之风;④题目告诉我们:要想成为法国社会的“大师”,首先要抛弃自己的真诚和正直,然后在画风上投机取巧、故弄玄虚,一味追求怪诞,只有这样,才会被社会认可。 观点二:引导读者关注人物塑造手法。 ①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②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正话反说,通过“大师”含义的变化来体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提示读者把握结构方式。 ①围绕“大师的由来”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朋友的启发、帮助让他成为“大师”;暗线写画家思想上的一步步的变化,以致出现堕落的结局。②以“大师的由来”为中心,将画家与艺术领域的帮闲和批评家、画家与小说家的矛盾有机地统一到一起。③围绕“大师的由来”安排叙事结构,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意味深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