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龌(wō)龊 脚踝(huái) 鸟窠(kē) 卷帙(zhì)浩繁 B.赝(yàn)品 颀(qí)长 倾圮(pǐ) 强(qiǎng)词夺理 C.分蘖(niè) 揄(yú)扬 痉(jīng)挛 一哄(hōng)而散 D.媲(pì)美 鬈(juǎn)发 入殓(liǎn) 按捺(nà)不住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但是这并不妨碍老爷用响得震憾屋宇的声音吩咐道:“卢克丽亚,生茶炊!” B.由于一代又一代奴仆的耐心擦试,钉子的顶端得以露出到油漆外面,正在一间墙壁雪 白、炉火熊熊的房间里第一次看见现代生活。 C.其余的人随即装得像开玩笑似的,以一种破斧沉舟的勇气,悲戚的、不入调地齐声和唱起来。 D.风凛冽地迎面刮来,有时还夹着干燥的雪珠。我整整一天在渺无人烟的荒野上踯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小城空气清新,南风轻吹,天气凉爽怡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五彩斑斓,美轮美奂。 B.每个故乡都在沦陷,都因整容而毁容,所以有人说现代建筑是从同一模具里脱胎的,是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分泌物。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和“刚毅坚卓”的顽强精神支撑着西南联大师生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弦歌不辍,乐观常在。 D.这座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坝虽然已经退入岁月深处,风光不再,然而那一段过往的时光和那份凝结在通明坝上的厚重的文化却不会因此消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实践经验不足。 B.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C.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精神创造的成果,是岁月的积淀。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一座五星级酒店,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 D.针对愈演愈烈的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该大学经过慎重讨论,几经查实确为抄袭的硕士论文,一律予以撤消,并收回已颁发的学位证书。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作品创作遵循“冰山理论”,叙述简洁、不动声色,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掩藏于形象之中。 B.列夫•托尔斯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C.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D.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6.填入下列空格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天,华硕旗下的主流12寸双核笔记本W5G24F-SM价格有所下调,该机基本 了前作W5A的外形与结构设计,时尚轻薄,显得庄重稳健。 ②一个进球,制造一个点球,克雷斯波 以一己之力为国际米兰赢得三分,他的出色表现也将让阿德里亚诺继续郁闷地坐在板凳上。 ③最终,格力 合肥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正式确定将华东生产基地选定在合肥,昨日上午,此项投资正式签约。 A.沿用 几乎 看中 B.延用 简直 看重 C.沿用 简直 看中 D.延用 几乎 看重 7.唐代诗人赵嘏写了一首《登楼感旧》:“①独上江楼思渺然,②月光如水水如天。③同来望月人何处?④风景依稀似去年。”请你将诗句重新排序(只写序号),使诗作的结尾更具意境和韵味。(3分) 8. 2011年5月9日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2011年11月8日凌晨零点,高晓松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刑满获释。高晓松曾许下心愿: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不要酒后驾驶。 (1)现在有人请高晓松担任宣传“不要酒后驾驶”公益广告的形象代言人,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请陈述你的观点。(4分) (2)请设计一句劝阻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语。(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革命性”的个性化报纸——“niiu”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 一切很简单: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页彩版日报。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菜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翌日8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 仅仅30天,“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niiu”作为一个跨越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胆试水。“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n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 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第二,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广告商而言,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niiu”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动“网际”印刷技术的发展。 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niiu”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 9.下列有关“niiu”报纸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根据读者从网上选择的不同内容编成的报纸 B.根据读者不同阅读习惯而选择不同纸张形式的报纸 C.由订户自己主编内容、网站排版和印刷的报纸 D.利用了新科技、新理念,既旧又新的报纸 10.下列对“niiu”模式可能产生的效果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它让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在竞争与对抗中实现了互动、互补和共赢。 B.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发行量。 C.它让传统媒体调整了内容定位,也吸引了广告商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广告投放。 D.它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开拓了纸质媒体的潜在阅读群。 11.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 B.“niiu”在 短短的30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l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C.“niiu”要求合作伙伴要有内容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D.“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逐渐获得更多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喜爱。 “我要下去救救那猫。”女士说道。 “还是我去吧。”她的丈夫躺在床上提出。 “不,我去。可怜的小猫正在桌下避雨呢。” 丈夫仍在读书,用床头上两个枕头垫起来躺着。 “别淋湿了。”他说道。 女士下了楼,路过旅店办公室时,店主便立起身来向她鞠躬施礼。只见他是一位高个头的老者,他的桌子放置在屋内的最里端。 “下雨啦。”女士说道。她喜欢这个店主。 “是,是,太太,坏天气。天气很不好。” 店主在昏暗的办公室里,站在桌子的后面。女士喜欢这个店主。她喜欢他接受任何怨言时那种严肃的风度;她喜欢他的服务礼节;她喜欢他那种良好的职业自豪感。她喜欢他那久经沧桑的脸庞和大手。 像他一样她推开门向外看。雨越下越大,一位男士穿着橡胶披肩正穿过广场,朝着咖啡馆走去。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吧,可能沿着屋檐下便可以过去。当她站在门道时,一把伞在她身后张开了,是她房间的女仆。 “你别淋湿了。”她笑道,说着意大利语。显然,是店主派她来的。 女仆给她撑着伞,沿着那条碎石小路来到窗户下。桌子还在,在雨中洗刷得特别绿,但猫不见了。她顿然大失所望,女仆眼看着她。 “您丢什么东西了,太太?” “有一只猫。”女士说道。 “一只猫?” “是,猫。” “一只猫”女仆笑道,“雨中之猫?” “是。”她说道,“在桌子下面。”然后,“我很想要它,我很想要只猫:” 当她说英语时,女仆的脸变得有些紧张。 “来,太太。”她说道,“我们必须回去,你会被淋湿的。” “我想也是。”女士说道。 她们沿着碎石小路回到旅店门口,女仆在外面将伞合上。当美国女士路过办公室时,店主便在桌子旁边向她鞠躬。一阵莫名其妙的不适与紧张在心头掠过,这位店主有时候让她感到很重要,有时候却感到那么形象渺小。瞬间,一种至高无上的感觉油然而生。她上了楼,推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读书。 “捉到猫了吗?”他问道,把书放下来。 “不见了。” “想想它能跑到哪里去?”他边休息一下眼睛边说道。 她坐在床上。 “我很想要它。”她说道,“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想要只猫,那只可怜的猫在雨中不会有什么好玩的。” 乔治又开始读书了。 她起身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从手中的镜里自我欣赏,欣赏自己的形象,从这一边,到另一边,再转向后脑和脖颈。 “你不以为我留起头发来是一个好主意吗?”她问道,又投入了镜中自赏。乔治抬起头看了看她脖子后面,头发修剪得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现在的样子。” “我已经厌倦这个样子了。”她说道,“我不想再像个男孩。”乔治在床上移动了一下位置,自从她开始说话他就一直注视着她。 “你看起来很漂亮。”他说道。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向窗子,举目远眺。天色暗下来了。 “我想把我的头发紧拉到背后,再打一个感觉舒服的结。”她说,“我想要一只猫,让它坐在我的大腿上,摸一摸它,它就会咪咪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道。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妻子从窗口向广场上有灯光的地方看去。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仆,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12.文中多次提及“丈夫在读书”“读他的书”“读自己的书”,有何含义?(4分) 13.小说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3分) 14.海明威小说的人物语言简洁有味,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情感,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 15.小说以“雨中的猫”为题,有怎样的用意?(5分) 16.请简要谈谈“店主”这个形象在小说中存在的意义。(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9分)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③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之学者读古人书( ) (2)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顷之 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