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1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4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0—21题。(7分)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①,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20.“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1.“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②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子路》) ③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22.根据①②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基本的治学精神是什么?(1分) 23.结合①②的文字,请谈一下你对丁肇中先生“三问三不知”的看法。(4分) (四)古诗文默写。(9分) 2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 。(杜甫《旅夜书怀》) (2) ▲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王勃《《滕王阁序》) (3)颜渊喟然叹曰:“ ▲ ,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4)宁赴湘流, ▲ 。安能以皓皓之白, ▲ ?(《楚辞》) (5)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 ,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定文体,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2.C 3.B 4.B 5.(3分) 示例:将给科学和经济带来无可估价的利益(答出“科学和经济”,给1分;答出“无可估价”,给1分;答出“利益”,给1分。) 6.(4分) 示例:少年是花朵 壮年是果实 征程充满凄厉的风雨 奉献则是人生永远的春天。(每空1分,共4分。) 7.(5分)可从姜子牙的成才最根本的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姜子牙不是今天青年成才的榜样等角度反驳。 示例: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姜子牙所在的时代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年轻人生逢盛世,改革开放的政策为青年成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的青年成才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要看自身努力够不够。请问对方辩友,几千年前中国有现在的招聘会吧吗?假如招聘会已经开幕,我们还应该跑到渭水边去钓鱼吗?(能紧扣正方观点进行批驳,且言之有理,给3分;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给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8.A 9.B 10.语言不依赖物质才能保存,它可以口口相传(2分)。但是,物质世界的变化,也会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1分) (二)(16分) 11.(4分)⑴素芭的父母生怕相亲者看出素芭是个哑女而不要素芭,这样他们要卸掉素芭这个包袱的目的就达不到了。⑵一方面把自己的残疾女儿——“累赘”终于嫁出去了,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解脱;另一方面是“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12.(3分)为了欺骗别人,远离家乡和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哭。 13.(4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女儿因为残疾变成了亲人的负担,他们丝毫不关心体会素芭的痛苦,反而为自己的利益有了充分保障而踌躇满志,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不仅是素芭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 14.(5分)对这个结尾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这一次”就是指上文的素芭出嫁之事,素芭虽哑,但她有清澈的眼睛,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她可以观察世界,倾听世界,用眼神表达世界,能够与无言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和小动物亲密交谈。因此素芭能被她丈夫理解,素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另一种是“这一次”是又一次,含蓄的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写的轻松却有沉重无比.前文写素芭虽然是个哑女,但她有着比常人更善良更丰富的内心世界,许多人有着健全的器官,却未必好好利用,来观察,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素芭的眼睛会说话,会表达情感。可是如此善良美好的女孩,仍然不能摆脱被抛弃的悲剧命运,悲剧色彩更浓重。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5.C(方:比,与……相比。) 16.D(①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②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⑤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 17.D(“此诗一传”,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自己唱和的诗”。) 19.(1)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译出大意给1分,“乞骸骨”“听”“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然”“赈”“狱”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变动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赫,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清贫节俭,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皇上说:“我是在试你的。”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作依据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二)(7分) 20.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1分)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1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2分) 21.“寒”字十分传神。(2分)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3分) (三)(5分) 22.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 23.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是对孔子的治学精神的继承。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学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 (四)(9分) 24.略(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四、作文25.(60分)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