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 8 页,有七个大题,答卷 4 页,共 12 页。 2.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3. 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 卷 第I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基础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嗟(juē) 愆期(qiān) 踯躅(zhú) 夙兴夜寐(shù) B. 迁谪(zhé) 阡陌(mò) 暧暧(ài) 箜篌(kōnghóu) C.渌(lù)水 贾人(jiǎ) 雾霭(ǎi) 周公吐哺(pǔ) D. 欣羡(xiàn) 浸渍(zì) 山阿(ā) 长歌当哭(dāng) 2.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 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____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2) 我在公园里____ 遇见一个老同学。 (3) 他说要下雪,____ 就下雪了。 (4) 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______ 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不见了。 A、居然 偶然 果然 忽然 B、果然 偶然 居然 突然 C、居然 突然 果然 偶然 D、突然 偶然 果然 忽然 3.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向天横(遮断) 促弦(紧、迫) 桀骜(不顺从) 殒身不恤(顾虑) B.适兄意(适合、依照) 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遗世独立(遗留) 溘逝(突然) C.依依墟里烟(废弃) 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体无咎言(责怪) 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 D.对酒当歌(应当) 逆以煎我怀(违背)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都门帐饮无绪(心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先生在沪家属随难民潮涌至镇海,先生的上海住宅被地痞流氓洗劫一空,真正做到毁家纾难。 B、一名情报官员称,美国是在玩弄“三人成虎”的伎俩,希望所有的人都相信它说的是事实。 C、国内某媒体在报道中称,“零钞清点”将收费,然本报记者经过多方核实,“数钱费”纯属空穴来风。 D.中国甲A劲旅申花队与万达队之战,双方久战不下,终场握手言和,缔结城下之盟。 5.下列古诗依次吟咏的是哪种花,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②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③不是人间变,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④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 A、①梅花②菊花③荷花④桂花 B、①菊花②梅花③桂花④荷花 C、①桂花②梅花③菊花④荷花 D、①菊花②荷花③桂花④梅花 6.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为《诗》或《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方法,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D、刘禹锡是晚唐诗人,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品有《陋室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他的名句。二、(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7.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8.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9.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 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 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 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形象地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点。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高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 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 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形容词动用,友善 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始以进士就试 B.尤精于诗笔 焉用亡郑以陪邻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由是多见听纳&nbs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