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故事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 金晓慧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海边的沙地,然后呢?我觉得光亮的教室中挂着一个炽热的太阳,那一定是我让闰土给急红的脸。老师在讲台踱了两个来回,目光也在我身上扫了两个来回,似乎我就是瓜地里的那匹猹,妄图从她的胯下溜走。 我发誓我读什么也不读鲁迅,他的文章是让人读的吗?写来就是让人背的。 所以当我的外公不知从哪里弄来三本鲁迅文集并让我好好阅读的时候,我真想化身那戴银项圈、手握钢叉的少年,把那三本不速之客从我的书架上吓跑。“鲁迅啊,是个著名作家,他写过许多很好很好的作品,你要好好读啊。”外公语重心长地拍着我的背。“哦……”我只能装作听话的样子,内心却似万匹猹奔腾。哼,哪里好了,我也能写——“今天外公送我三本书,一本是鲁迅的,一本也是鲁迅的,还有一本还是鲁迅的”。 从小学到初中,每本语文书都像敬奉关二爷一般将鲁迅供在第一位,而我自以为摸清了这位大文豪的套路,凡做题只需答上诸如“讽刺黑暗社会”“歌颂无产阶级”之类的字眼,考试的得分点便像是吃撑的猹,再逃不开我的“钢叉”。 我觉得我能读懂鲁迅,我真傻,真的。 “你们班在干什么!别的班都在复习,你们呢,下棋!”我与鲁迅真正的故事便是伴随着年级主任这“一声令下”开始的。我仍记得那是个夏日,我们班被高考大军夺去了教室,抛弃在教学楼的最高处,主任涨红的脸一如我当年背不出课文那般炽热。他的身后,有个懒散无光的太阳,几只黑色的鸟在窗前一个急刹车然后又被弹射回天空,留给我们几声翅膀扇动空气的声音。紧接着我们便迎接了老师暴雨般唾沫星子的洗礼。我已不记得是他的哪颗唾沫溅到了我的心里,我听到鲁迅在我耳边说,“我一个都不宽恕”。 或许是历史的相似总是如同奇迹吧,小学毕业那年,我所在的班级也是被这样的唾沫星子扎伤的,我也依旧记得当初老师那句让我记恨多年的话,虽然如今看来那或许只是我的心过于脆弱,她说我们一个都别想考上市里最好的初中。我绝望,我挣扎,一如我现在面对年级主任的责骂一样。我觉得我的自尊如同一匹无处藏身的猹,于是我拼搏,我呐喊,只想靠成绩给所有看轻我的现实一个耳光,我成功了。 我以为我成功了,我真傻,真的。 直到年级主任的唾沫星子再一次溅到我的心头,润湿了我多年伤疤,我才发现,我并没有读懂,我远未成功,因为我还不会真正的阅读。 我连自己都未曾读懂。 鲁迅说,西方人死前都有宗教仪式,是原谅所有伤害自己的人,并求得众生原谅,但他告诉自己“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我一度认为,文人的倔强源自内心的强大信念与对黑暗现实的坚决斗争,我错了。先生的倔强是对自己的倔强,他学医,他从文,他讽世,为的不是他人的原谅甚至赞颂,他一直在照着自己的样子活着,若他需要宽恕谁或是被谁宽恕,答案也只有一个:他自己。而我,终不及作家读懂了自己,我活在前人的思想中,活在他人的看法里,以至于我将自己用努力换回的一切成果都归功于那些伤害了我的人。 我不再记恨,如此也谈不上宽恕,因为我终在阅读他人的过程中读懂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陈丹青先生说他对鲁迅的认识有过转折,起始时厌恶,而后渐渐理解,最终发现自己和鲁迅一样,从未分离。我想,我或许也是如此。鲁迅将自己的内心解剖给世人,供人阅读品味,众人读书不过各取所需,在名家的声音中找到共鸣,终将读懂自己的内心,而这,便是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我至今仍未能够背诵“海边的沙地”以后究竟有些什么,但那不重要,因为我知道,那些已经长在我内心的沙地上,将永不能被盗去。 (指导老师:刘祖国) 【获奖理由】 这篇文章选择的阅读对象是鲁迅,叙述了自己阅读鲁迅作品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讨厌、逃避,到理解、接受乃至共鸣。作者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自己对鲁迅作品的记忆、理解联系起来,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回忆了自己求学过程中的几个场景,真实地表现了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心理上的叛逆与挣扎。而这些描述又比较自然地融入了对于鲁迅作品或明或暗的引用,表现出作者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本文获冬季现场决赛特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