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鳟鱼( ) 衔起( ) 贮存( ) 蚁冢( ) 梗节( ) 拱券( ) 纤维( ) 鲱鱼( ) 霎时间(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角色 角落 家畜 畜养 模型 模具 危如累卵 果实累累 3.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迄 讫 缉 辑 毗 蚍 梭 悛 巢 窠 籍 藉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 (2)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3)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 (4)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 5.文学常识填空。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科普文章,属于________的范畴,作者是________国医学家、生物学家_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__________一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②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③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将医学家们聚集而来举行年会的行为比作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2.“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中的“这种话”指代什么? 3.第②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一种观点? 4.为什么说“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5.文章说:“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请说说它们过着哪两种生活。对此,作者的感情态度如何? 6.举例说说蚂蚁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7.就所选语段说说作为生物的社会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蚁冢(zhǒng) 窠臼(kē) 曝光(bào) 信笺(qiān) B.毗邻(bǐ) 桎梏(gù) 行伍(háng) 脉络(mài) C.证券(quàn) 犀利(xī) 拱手(gǒng) 猝然(cù) D.称心(chēng) 胚胎(pī) 喝彩(hè) 虐待(nü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模形 烦躁 天衣无缝 B.糟糕 模仿 一愁莫展 C.巢穴 疏浚 持之以恒 D.慰藉 揣摩 阴谋鬼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_____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____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______平地,______高墙,_____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 反映 翻过 绕过 越过 B.规范 反映 越过 绕过 翻过 C.规格 反应 越过 翻过 绕过 D.规范 反应 翻过 绕过 越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鸽子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向,相映成趣的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细菌也能感应地球磁场,这种细菌在磁场中的行动方向就像是一个罗盘针。 B.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C.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方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物尽其用,就可将家庭产生的垃圾量降低25%,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 D.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丰富文化市场,让本地群众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亮光”活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但“亮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组织不力、主题不清,活动意义在逐步缺失。 B.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C.《贵州省包装工业中近期发展专项规划》包含我省包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总体思路、重要任务等内容,是我省第一部关于包装行业整体发展的远景目标。 D.古巴外交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是利用地区合作机制清除古美关系的冷战遗风。对于近邻拉美国家,古巴要培育与各国的团结互助关系,推进与拉美国家一体化。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植物的智能 人们往往把植物视作被动存在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有任何惊人举动的静止生命。但现在正出现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挑战着这些假设。支持者们说,植物是其环境的积极控制者,并且显示出许多能被称为聪明的举动。例如,它们能够根据对环境的估计来有计划地生长,它们还能使用创造性的方法击败敌人。智力通常被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植物也有。 有的科学家曾将一些单独的菟丝子(一种不进行光合作用的寄生植物)移植到营养状况不同的山楂树上。结果发现,菟丝子更可能缠绕在营养状况好的宿主身上,而拒绝营养状况差的宿主。它在从宿主身上汲取养料之前就显示出了这种接受和拒绝的反应。 科学家们解释道:“在细胞里一定进行着某种计算,但我们不知道这是怎么完成的。植物能够对环境进行评估,这意味着它们的行为比人们意识到的要复杂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意识到植物比我们认为的要“能干”得多呢?主要就是因为植物活动起来比我们要慢得多。因为我们通常看不到它们在生长,所以很难想到它们能够行动,更不用说智力了。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研究植物的地方通常是在温室或花园里,科学家们认为要研究植物的智能,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来诱发它们的智能行为。植物面临挑战时显示出智能行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它们遭到动物攻击时的反应。以蒿属植物为例,当受到昆虫的袭击时,它会向空气中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发出有掠食者出现的信号,这些化学物质会向其他植物发出警告,让它们多产生一种防御剂,昆虫是很排斥这种防御剂的。最近的研究还显示,野生烟草会“偷听”蒿属植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并以此来增强自己的防御能力。 植物似乎还有自我识别的能力。在2009年公布的一份研究中,以色列科学家将一株植物一分为二,无性繁殖成两株,在分离几周之后,两株植物的根系也各自分开生长,它们也发现自己已经分别成为单独的植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