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苏省扬州中学08-09学年高二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
    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紧扣诗题表现“暮春”的特点的?(3分)
    (2)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的?(5分)
    17.名言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 。
    (2) ,江月年年只相似。
    (3)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力拔山兮气盖世, 。 ,虞兮虞兮奈若何!
    (5)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
    五、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共18分)
    泅渡兹勃鲁契河*
    巴别尔
    ①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攻克。师部当即由克拉毕夫诺开拔,向该市进发。我们辎重车队殿后,沿着尼古拉一世用庄稼汉的白骨由布列斯特铺至华沙的公路,一字儿排开,喧声辚辚地向前驶去。
    ②我们四周的田野里,盛开着紫红色的罂粟花,下午的熏风拂弄着日见黄熟的黑麦,而荞麦则宛若处子,伫立天陲,像是远方修道院的粉墙。静静的沃伦,逶迤西行,离开我们,朝白桦林珍珠般亮闪闪的雾霭而去,随后又爬上野花似锦的山冈,将困乏的双手胡乱地伸进啤酒草的草丛。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来。黑下来的兹勃鲁契河水声滔滔,正在将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滩的浪花之结扎紧。桥梁都已毁坏,我们只得泅渡过河。庄严的朗月横卧于波涛之上。马匹下到河里,水一直没至胸口,哗哗的水流从数以百计的马腿间奔腾而过。有人眼看要没顶了,死命地咒骂着圣母。河里满是黑乎乎的大车,在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闪亮的浪谷之上,喧声、口哨声和歌声混作一团。
    ③深夜,我们抵达诺沃格拉德市。我在拨给我住的那间屋里,看到了一个孕妇和两个红头发、细脖子的犹太男人,还有个犹太男人贴着墙在蒙头大睡。在拨给我住的这间屋里,几个柜子全给兜底翻过,好几件女式皮袄撕成了破布片,撂得一地都是,地上还有人粪和瓷器的碎片,这都是犹太人视为至宝的瓷器,每年过逾越节才拿出来用一次。
    ④ “打扫一下,”我对那女人说,“你们怎么过日子的,这么脏,一家子好几口人……”
    ⑤两个犹太男人应声而动。他们穿着毡底鞋,一蹦一跳地走动着,收拾掉在地上的垃圾。他们像猴子那样不发一声地蹦跳着,活像玩杂耍的日本人,他们的脖子一个劲地转动,都鼓了起来。他们把一条破烂的羽绒褥子铺在地板上,让我靠墙睡在第三个犹太人身旁。怯生生的贫困在我们地铺上方汇聚拢来。
    ⑥万籁俱寂,只有月亮用它青色的双手抱住它亮晶晶的、无忧无虑的圆滚滚的脑袋在窗外徜徉。
    ⑦我揉着肿胀的腿,躺到破褥子上,睡着了。我梦见了六师师长。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牡马追赶旅长,朝他的眼睛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旅长的脑袋,他的两颗眼珠掉到地上。“你为什么带着你的旅掉转枪头?”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冲着脑袋瓜开花的旅长怒吼道,就在这时我醒了过来,原来那个孕妇在用手指摩挲我的脸。
    ⑧ “老爷,”她对我说,“您在梦里又是叫又是踢。我这就给您的地铺挪个角落,省得您踢着我爹……”
    ⑨她的两条骨瘦如柴的腿,支着她的大肚子,打地板上站了起来。她把那个睡着的人身上的被子掀开。只见一个死了的老头儿仰面朝天地躺在那里,他的喉咙给切开了,脸砍成了两半,大胡子上沾满了血污,藏青色的,沉得像块铅。
    ⑩“老爷,”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褥子,一边说,“波兰人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可他们才不管哩,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在这间屋里断气的,临死还念着我……现在我想知道,”那女人突然放开嗓门,声震屋宇地说,“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
    *1920年6月,列宁发动了苏波战争,他要饮马华沙,推动德国工人起来暴动,将革命传遍欧洲和全世界。26岁的巴别尔,化名柳托夫,作为敖德萨的俄国南方通讯社的战地记者跟随第一骑兵军入侵波兰。在枪林弹雨、饥寒交迫、人困马乏中断断续续地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这就是他1920年的军旅日记,后来据此整理写作而成短篇小说集《骑兵军》。本文是《骑兵军》的第一篇。
    18.小说中有两处写到月亮(划线句子),请结合具体文字和语境,来谈谈这两处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4分)
    19.文中第⑦小节的梦境叙述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0.小说第⑩节写孕妇的这段话,表达了哪几个方面的情感?在前一问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旨。(5分)
    21.小说第②节用了一个比喻句“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来描写太阳,有人认为这个比喻句和它之前的写景段落的风格并不协调。在阅读小说全文的基础上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探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六、语言运用题。(共6分)
    22.把下面一组短句变成一个长单句,可以适当增删文字。(2分)
    ①2月12日下午3时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轰然倒地。
    ②这座建筑伴着巨大的烟尘瞬间便倒了。
    ③它是中国足球史上一座最伟大的丰碑。
    ④它曾经承载着几代中国足球人奋斗的历史和梦想。
    23.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的长城。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分)
    七、作文(70分)
    请以“有志者未必事竟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12月考答案 08.12.04
    一、选择题(24分)
    1.A(B“低徊”和“史乘”中的“徊”和“乘”分别应读为“huí”和“shèng”;C“绮筵”和“陂池”中的“绮”和“陂”分别应读为“qǐ” 和“bēi”;D“辟易”和“黥布”中“辟”和“黥”分别应读为“bì”和“Qíng”。)
    2.C(A错“凤阕”,应写为“凤阙”;B错“梦寐已求”, 应写为“梦寐以求”;D错“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 应写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B(“裹挟”是风、流水等将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裹胁”是用胁迫的手段使人跟从做坏事,此处应选“裹挟”。“借故”后面不能出现具体借口内容,而“借口”可以,故选“借口”。“拳拳”形容恳切真挚,“眷眷”形容依恋不舍,结合语境选“眷眷”。)
    4.C(“春意阑珊”指春天将尽,衰落,和句中应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不符语境。A“尸位素餐”意为“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B“头角峥嵘”比喻年轻有为,才华出众;D“舍我其谁”意为“除去我还有谁呢?”形容自视甚高,非常自负。后亦形容态度狂妄。A、B、D均符合语境,故选C。)
    5.D (A、搭配不当,“满堂灌”是教学方式,不是教师角色,应将“满堂灌”改为“传授者”。 B、结构混乱,“会遭到破坏”和“有遭到破坏的危险”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记载”。)
    6.B、此句中“害”应解释为“嫉恨”。
    7.B(A、“堕”同“隳”,毁坏;“纂”同“缵”,继承。C、“拂”同“弼”,辅助; “视”同“示”,出示,展示。D、“责”同“债”,“详”同“佯”,假意。)
    8.A(A项“壁”和“左”均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分别解释为“安营扎寨”和“向左拐”。B项“从”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从”,率领;“善”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奖励。C、“目”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以目示意”;“活”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D、前“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后“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9分)
    9.B。(A、C、D概括不当或以偏概全。)
    10.D。(80%指的是人类信息资源而非人类。)
    11. C。(A尚未变成现实; B中的新千年缺乏根据;D不是一个科研单位能够完成的。)
    三、(9分)
    12.C (弟:但,只管。)
    13.C (两个“因”都是连词,可译为“于是、就”;A项,介词,凭/介词,因为;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D项,副词,刚好/动词,到……去)
    14.A (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不仅仅因为他放荡不羁,还因为他的才智超群,可以说“不敢”中包含着敬畏)
    四、(24分)
    15.(8分)(1)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
    (2)(3)略
    16.(8分)(1)诗中一、二句紧扣“暮春”,通过对“春、黄鸟、辛夷花、杏花”的“残”、“稀”、“尽”、“飞”的描写,写出了美好春天残去、恰恰啼叫的黄莺日渐稀少、具有诱人花香的辛夷花落尽了、杏花也纷纷飘落暮春景象,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2)幽竹;春去不残、不随流俗、富有人情味的特点;一是正面描写,写幽竹具有“不改清阴的”的节操,二是对比反衬,用春残时节黄莺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飘落来反衬幽竹春去不残、不随流俗,三是运用拟人手法,“待我归”写出了幽竹富有温馨的人情味。
    17.(8分)默写(略)
    五、(18分)
    18.“庄严的朗月”写的是横在泅渡现场上空的月亮,表现的是行军途中的肃杀、急速、动荡;而“亮晶晶、圆滚滚、无忧无虑的脑袋”则写出了行军以后所获得的短暂安宁之夜。(4分)
    19.1、枪决场面暗示了小说所写的这场战争的残酷。2、为下文的醒转、挪地方、看到尸体作铺垫。(4分)
    20.1、父亲临死前对女儿的牵挂。2、对波兰人的凶残的控诉。3、女儿对父亲的不舍和思念。主旨:揭露战争带给普通百姓的痛苦和伤害,赞颂人间的亲情。(5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