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涂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允许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出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摹仿/模棱 篱笆/奇葩异卉 市侩/脍炙人口 B.讣告/馥郁 擂鼓/自吹自擂 处置/设身处地 C.赦免/赧颜 悍然/颔首赞许 悲恸/痛不欲生 D.陷阱/谄媚 行伍/行云流水 磨砺/励精图治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促进统一与发展民主应当是并行不背的关系,而台湾当局却把两者对立起来,甚至把“要民主”作为“不要统一”的理由,以借“民主”保住“分裂分治”的局面。 B.理想与壮志可能使你冲上云霄九天揽月归,也可能因懈怠止步而化为镜花水月随风逐云去。与大学的门槛近在咫尺,但咫尺成天涯也绝非闻所未闻。 C.曾有社会学家忧虑地说,人们从政治社会步入经济社会,对于社会诚信的公然挑战,已无需任何理由了,而是赤裸裸地毫无顾及了。或许,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D.五名花季中的少男少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控诉了网络不健康内容对他们的影响,让在场的近百名网站的编辑、网吧的经营者深深地震憾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动乱之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假如有这样一个安宁而________的环境来读书写作,真是非常理想。 ②我现在真后悔,都怪自己一时冲动,________了国家法律,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③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为________,在这部分,作者介绍了全书的主要内容。 A.优美 违反 序言 B.幽美 违犯 绪言 C.幽美 违反 序言 D.优美 违犯 绪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长今天说,随着各国的航天活动越来越多地刺激经济的竞争,中国会在美国第二次实现登月目标之前,捷足先登,将探测者送上月球。 B.我们难道坐以待毙不成?常言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我看我们还是把剩余的固定资产都变卖掉,南下广州,或许还能东山再起。 C.要这个冷酷的房地产商放弃既得利益,把土地退还给我们,无异于与虎谋皮。我们 还是不要抱有幻想吧,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D.现实生活中,那种口若悬河的干部,往往被认为水平高、能力强。其实,口才突出的人,实际工作能力并不一定强;口才欠佳的人,也未必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赴刚果参加维和任务的全体官兵始终牢记国家的重托,时刻保持饱满的心态和健康的精神,想方设法适应危险环境,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B.红河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的呼吁之后,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就在校园内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C.近日,由摄影家何远波发起,以“珍爱生命,保护水源”为主题的艺术摄影活动在贵州开阳县南江大峡谷举行,据说,这次活动规模之大为亚洲之最。 D.交通部2月24日发布了《驾驭员素质教育大纲》,该大纲督促驾驭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谨慎、文明的姿态平安出行。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茶 道邸永君饮茶、嗜茶,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孙绵延千载的雅趣。古语云:“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道与六艺相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茶还被人们视为生活之享受,治病之良药,提神之佳品,友谊之纽带,文明之象征。饮茶有益,更应有礼、有道。基于此念,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我们的祖先赋予了饮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已不局限于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层次,日益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所谓茶道,是以通过饮茶而修道、悟道并力求最终证道的一种生活艺术,是饮茶健体与修身证道的统一。无茶,道则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而无道,用茶则不啻蛙吞牛饮,了无情趣。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曰茶艺、茶礼、茶境、修道。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整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而所谓修道,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以求最终达到精神升华的至美意境。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还是禅宗及佛教之道,会因饮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一般而言,应为各家之道的综合融会,概括起来有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四大层次。而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标,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诠释为儒家之“尽精微而致广大”,又可体味出道家之“无为而无不为”,还可领悟到佛家之“一尘不染万虑不生”。回顾国人饮茶历史,饮茶之法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多用煮茶之法,后来逐渐摸索出煎、点、泡等3种方法。而茶艺便是依煎、点、泡三法而成,中国茶道也就先后出现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等3种形式。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而茶道之形成必然要以饮茶的普及为前提。唐代以前虽已有饮茶习俗,但普及程度尚低。东晋时,士大夫之间饮茶之风渐盛,已有茶艺的雏形,然而远未完善。由晋至唐,属于中国茶道的萌芽时期。中唐以后,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国中人士多“比屋之饮”,且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甚至已流于塞外。至肃宗、代宗两朝,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推动、增润和完善,形成“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形成“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又形成“泡茶道”。所以可以说,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而盛于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中国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但由于近代世事无凭,人心浮动,泥沙俱下,玉石皆焚,无数优良的传统、风俗、技艺、习惯被遗弃殆尽,不禁令人扼腕叹息。煎茶道、点茶道在中国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有一线生机。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6.下面关于“茶道”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茶道是借助茶事活动怡情修性,悟道体道,并力求证道的一门艺术。 B.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个方面,缺一都不可称为茶道。 C.茶道讲究饮茶与修身证道的统一,饮茶是方式和手段,修道、悟道、证道是目的。 D.茶道所修之道是综合融合儒家、道教、禅宗、佛教的道义形成的。 7.下列不属于茶道形成的条件的一项是( ) A.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B.一整套饮茶技艺的形成。 C.人们饮茶习惯的普及。 D.《茶经》等理论著作的出现。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被人们视为生活享受,治病良药,提神佳品,友谊纽带,文明象征,因而人们给饮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B.在古代,饮茶的方法被称为茶艺,它是茶道的基础,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等几个环节。 C.茶道萌芽于东晋时期,到唐代通过陆羽、经皎然等人的发展和推动逐渐形成,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D.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在中国只有泡茶道留传下来,而技艺更为优良的煎茶道和点茶道反而被人们遗弃殆尽。三、(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而讫 断:推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旋以海内无虞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B.见人谏,悦而从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何事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导之使言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
    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兴滥杀诛夷
    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 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 13.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苏武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①
    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②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①鹧鸪天:北宋末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由于受到党争的牵累而死。随后,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②骚人:指屈原。(1)这是一首咏桂词。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而本词却一反传统。试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法。(4分)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