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安徽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绰约(chuò) 水汀(tīng) 创伤(chuāng) 反间计(jiàn)
    B、披靡(mí) 迤逦(yǐlǐ) 扁舟(biǎn) 棹孤舟(zhào)
    C、强留(qiáng) 踯躅(zhízhú) 倏忽(shū) 青枫浦(fǔ)
    D、付梓(zǐ) 剽掠(piāo) 霰弹(sǎn) 坍缩(dān)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B、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C、身处高二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父母亲人的期待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D、到了一九四九年,蒋家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长恨歌》)
    B、耕植不足以自给。(《归去来兮辞》)
    C、依乎天理,批大郤。(《庖丁解牛》)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个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B、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全国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以上,大学生近视率已逾70%以上。
    C、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增强其服务能力。
    D、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5、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6、根据全文分析,不属于“今日中国需要启蒙”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继续进行启蒙。
    B、就中国历史而言,启蒙是一个没有完成而被打断的历史任务。
    C、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D、进入21世纪,中国思想界对启蒙仍然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启蒙是必要的,所以关于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吴船录(选四则)
    范成大
    一
    石湖居士(注:即范氏)以淳熙丁酉岁五月二十九戊辰离成都。是日,泊舟小东郭合江亭下。合江者,岷江别派,自永康离堆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合於此以下新津。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腊月赏梅於此。管界巡检在亭傍,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监司预焉。蜀人入吴者,皆自此登舟。其西则万里桥,诸葛孔明送费禕使吴,曰:“万里之行,始於此。”后因以名桥。杜子美诗曰:“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余在郡时,每出东郭,过此桥,辄为慨然。东下五里,曰板桥滩,自蜀都下峡,滩之始也。
    二
    辛巳。招送客燕于眉山馆,与叙别。荔子已过,郡中犹余一株,皆如渥丹,尽撷以见饷。偶有两柈留馆中,经宿取视,绿叶红实粲然。乃知寻常用篮络盛贮,徒欲透风,不知为雨露沾洒,风日炙薄,经宿色香都变。试取数百颗,贮以大合,密封之,走介入成都,以遗高、朱二使者,亦两夕到。二君回书云:“风露之气如新。”记之以告好事者。
    三
    丙申。离东林。饭太平宫前草市中。过清虚庵,在拨云峰下。晚,入城。庐山虽号九屏,然其实不甚深。山行皆绕大峰之足,远望只一独山也。然比他山为最高,云绕山腹则雨,云翳山顶则晴。俗云:庐山戴帽,平地安灶。庐山系腰,平地安桥。此语可与滟滪如象,瞿唐莫上,滟滪如马,瞿唐莫下为对。
    四
    戊戌。风小止。巳时发江州,回望庐山渐束而高,不复迤逦之状。过湖口,望大孤如道士冠立碧波万顷中,亦奇观也。九十里,至交石夹,宿。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日炙薄 薄:迫近
    B、以遗高、朱二使者 遗:馈赠
    C、瞿唐莫下为对 对:正确
    D、望大孤如道士冠 冠:帽子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为雨露沾洒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庐山虽号九屏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合江者,岷江别派 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D、记之以告好事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
    10、下列句子中,全都是作者途中所见风物的一组是( )
    ①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
    ②余在郡时,每出东郭,过此桥,辄为慨然。
    ③荔子已过,郡中犹余一株,皆如渥丹,尽撷以见饷。
    ④庐山戴帽,平地安灶。庐山系腰,平地安桥。
    ⑤回望庐山渐束而高,不复迤逦之状。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8分)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11、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