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8.第②节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4分) 19.第④节和第⑤节画线的词语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5分) 一笑白头: 呆坐: 20.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熘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第三阶段:不超过20个字) ( 22.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主产“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在他乡,甚至远隔重洋,思念亲人与故乡,一个电话就能让自己扫却寂寞与孤单,亲情与满足便会盈满心间,亲朋好友隔三差五总能联系一下。平时许久没有联系的亲戚朋友、师长同学,一个问候的电话、一个拜年的电话,拉近了很多人的距离。。。。。。但家庭中“爸爸、妈妈,我们电话联系”,朋友间“有什么事,电话联系我”,敷衍过后,甚少见面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电话联系到底是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 对此,你有什么见闻和经历,或者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请你以“电话联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1.【答案】D【解析】A贪生恶(wù)死B祚薄(zuò)C目眦尽裂(zì) 2.【答案】A【解析】A. 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B. 茕茕孑立: 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用在此处恰当。 3.【答案】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 4.【答案】D【解析】①⑨名词用作状语 ②⑤⑦名词用作动词 ③④⑥⑧使动用法 ⑩动词用作名词 5.【答案】B(若,你)。 6.【答案】C(项羽只是“默然不应”,不是“坚决反对”) 7. 【答案】B(创作目的,不是创作风格。) 8.C(坐:犯罪) 9.B(为:因为 A以:把/用;C 于:在/向,对;D乃:于是,就/才) 10.D 11.D(文中滕公并没有使韩信得到重用) 12.⑴ 何曰 / 诸将易得耳 / 至如信者 / 国士无双 / 王必欲长王汉中 / 无所事信 / 必欲争天下 / 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 顾王策安所决耳 ⑵ ①大丈夫(大男人)不能养活自己,我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报答吗?(关键词“哀”) ②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关键词“度” 【文言文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生活贫穷,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看不起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全市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粱带兵渡过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没有扬名的机会。项粱战败,又跟随项羽,项羽让他担任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听到他的话很惊奇,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之处。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把情况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走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走,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去追赶逃走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众将领逃走了几十人,你没去追赶的;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没有必要用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只是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长期地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考虑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归要逃走的。”汉王说:“我因为您,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让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 13.①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③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14.D(A.因果颠倒。B.否定过当。C.引用的作用有误。) 15.A 16.A(文中有限定语“后来的”,司马迁尚无“民间说书艺人”) 17.B(A.应是全部。C.应是“二十四史”中吸收的民间传说加上稗史、遗闻等。D.“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点,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文中无此说。) 18.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 19.(1)第④节画线内容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2)第⑤节画线内容中的“呆坐”,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20.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1.第一阶段:注射“溶瘸病毒”使肿瘤溶解;(不超过15个字) 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不超过15个字)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不超过20个字) 22(1)拜托 (2)包涵 (3)高寿 23.参照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