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卷 2009.10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7题为选择题,51分;第18至27题为非选择题,99分,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17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8至26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荫凉(yìn) 纤维(xiān) 为虎作伥(wèi) 牝鸡司晨(pìn) B.劲旅(jìng) 挨打(ái) 对簿公堂(bó) 箪食壶浆(sì) C.辟谣(pì) 气氛(fèn) 自怨自艾(yì) 方兴未艾(ài) D.角斗(jiǎo) 裨将(pí) 处心积虑(chǔ) 长吁短叹(xū) 2.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踯躅 踟蹰 肇事 自出机纾 断壁残垣 B.仓促 沧桑 窈窕 否极泰来 蹑手蹑脚 C.报复 抱负 樊笼 平白无故 甘败下风 D.摈弃 屏气 搏彩 撤销处分 扬长而去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_,致使公路堵塞,交通瘫痪,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②事前做好准备,就______临阵慌乱。 ③“哎哟,您老打角落里坐着,身子还______不?” A.爆发 不至 舒畅 B.暴发不至 舒坦 C.暴发 不致 舒坦 D.爆发不致 舒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在甲型流感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那年我25岁,多少年夙兴夜寐的,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一直以来,我们都信誓旦旦:电影是一门艺术。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得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雉鸡、野兔要白天打,野猪、狐、獾、狼要夜里打:打猎的讲究不少。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相传经孔子修订。 B.《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C.《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最早见于汉代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D.《古诗十九首》,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行榜,却遗忘了在这种排行榜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行榜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明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7.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8.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9.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三、(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0~17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注]①屹屹(yìyì):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②青紫:古代只有公卿才能佩服青紫印绶,因借以指称高官显宦。 ③轻儇(xuān):轻佻,不庄重。 10.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11.下列语句都能表现张自新才华出众的是( )。 ①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②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③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④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 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⑥性方简,无文饰。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兄为里长 ②非为织作迟 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 ④会不相从许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同情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孟德传 [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 苏轼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改动)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逡巡:因犹豫而徘徊的样子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5.对文中划线句子,下列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B.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C.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D.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16.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一日十病十愈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9分) 18.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3分)(2)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3分) 1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又名睢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营建的游赏廷宾之所,规模宏大,富丽堂皇。(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2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2)这两首诗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它们运用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1分)(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2)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3) ,池鱼思故渊。……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4)《短歌行》中抒发了曹操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的两句诗是: , 。(5) ,新妇起严妆。 ,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走出地平线 贾宝泉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