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故我以为,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人置身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中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中间。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心的伤害,那就是需要一种人性的大能力的。我的父亲虽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文革”中,也遭到了流放式的对待。仅仅因为他这个十四岁闯关东的人,在哈尔滨学会了几句日语和俄语,便被怀疑是日俄双料潜伏特务。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在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有车进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他靠什么排遣寂寞呢?近五十岁的人,我的父亲,他学会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有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可读物。有,对于他也是白有,因为他几乎是文盲。他劈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我们几个他的儿女织袜子,织线背心。这一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一直保持到逝世那一年。织,成了他的习惯。那一年他七十七岁。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容易生锈的铁和铜,也只有被逼出了那么一种能力。而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方法。 胡风先生在所有当年的“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三十余年。他的心受过双重的寂寞的伤害。胡风先生逝世后,我曾见过他的夫人一面,惴惴地问: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与世隔绝的寂寞。她说:“还能靠什么?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 但我心中暗想,胡风先生其实太够得上是特殊材料的人了啊!幸亏他是大知识分子,故有值得一再回忆之事,故有值得一再梳理之思想。若换了我的父亲仅仅靠拆了劳保手套织东西,肯定是要在漫长的寂寞伤害之下疯了吧?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的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也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如果居然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以外的花朵。《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堂·吉诃德》的某些章节、欧·亨利的某些经典短篇,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思想的或文学的花朵。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可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这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人啊,为了使自己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人啊,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信不信,随你…… 14.为什么阅读“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3分)答: 15.通观全文,概括两种“寂寞”的内涵。(6分)(1)一般人所认为的“寂寞”是指: (2分)(2)“我” 所认为的“寂寞”是指:    (4分) 16.阅读文章,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1)本文从一般人所认为的“寂寞”开始写起,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4分) 答: (2)本文写自己的父亲和胡风,有什么作用?(4分)答: 17.文章强调“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5分) 答: 六、(12分) 1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称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1)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2分)(2)针对结论,提出你的建议。(2分) 19.仿照下列句式,以“理想/幻想”或者“光荣/虚荣”为话题写一组句子,字数大体相同即可。(4分)例:魅力/权力魅力是一种软力量,权力是一种硬力量。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20.下面的文字在语法或标点用法上有四处不规范的地方,请找出来加以修改。(4分) ①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舍恩造假行为曝光后,②其名下的大批论文的可信度大打折扣。③11月1日正式出版的《科学》杂志,④刊登了舍恩及其合作者的简短申明,⑤宣布撤销2000至2001年期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7篇论文。⑥这87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⑦内容涉及有机晶体管和超导装置、分子半导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⑧据悉,一次由作者提出撤销如此多篇论文,⑨对著名的《科学》杂志来说还是先例。(1)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2)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生命的痕迹”为题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2009——2010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荑tí” B、“缝纫rèn” D、“伶俜pīng ” 2、B “箭拔弩张”的“箭”应为“剑” 3、A.(“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刻苦,用于人,不能用于出版社;C.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俭朴或贫穷,这里用来写没有其他的东西,不妥;D.“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多强调彼此间的忧乐、祸福、利害的一致性。) 4、B A、“奠定……水平”搭配不当, C、“一个南开大学叫蒋乐的学生”语序不当, D、“实现”缺宾语中心语 5. C(混淆概念。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并没有提高蛋白含量) 6. A(B.变推测为肯定,原文有“至少”“可能”字样;C.与原文“不需要生产程序”矛盾;D.无中生有,原文无据) 7. D(原文无据) 8.A(干:求取) 9.C 10.B(韩信胸怀大志,在困境中忍受“胯下之辱”,这里是对韩信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一种肯定。)四、(23分) 11.(8分)(1)滕公认为他的话很奇特,他的容貌很雄壮,就释放了他不杀。译出大意给2分,“奇” “释”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韩信揣摩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汉王仍然不用自己,于是也跟着逃走了。译出大意给2分,“度”“数”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12.(8分)(1)如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使人沉浸于清美的意境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冻,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出月夜的寂静。再如夜深人静,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进一步揣摩,还会联想到“桂花”可能指月中桂树,这里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举出一例即可)诗人通过写众人的望月思乡,凸显出自己对家人深沉浓厚的相思之情。(共4分。画面描写和感情表达各2分,意思对即可) (2)“落”字好。“落”字新颖贴切,不同凡响,给人的形象的动感,仿佛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同洒落人间。“在”字平淡寡味,共4分。认定“落”字好,给1分。“落”字分析2分,“在”字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13、略 14.(因为阅读)可以使人在遭遇孤独和寂寞时有值得回忆的往事,有可以梳理的思想,甚至还可能有意外的收获。(3个要点各1分) 15.一般人所认为的“寂寞”是指:(1)无事可做;(2)无人可说;(3)改变不了自身境况。(3个要点缺1点扣1分,共2分,扣完为止)。 “我”所认为的“寂寞”是指:(1)做自己不想做的事;(2)说自己不想说的话;(3)所处处境不能真正改变;(3个要点缺1点扣1分,共2分,扣完为止)(4)没有回忆的内容,缺乏思想的习惯。(2分)(说明:整个题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扣1分) 16.(1)①一般人谈的是表层的寂寞,作者谈的是深层的寂寞,这样由浅入深,便于读者理解;②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我”的见解更加深刻透彻,突出了主题。(每点2分,共4分)(2)写父亲,是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来举例证明要抵抗寂寞对人心的伤害,需要一种人性的能力;而写胡风,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来举例证明要抵抗深层的寂寞,则需要阅读所形成的思想的能力。)(每点2分,共4分) 17.知识分子因为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得了宝贵的思想的能力,(1分)当寂寞和孤独来袭时,就可以进行思考与梳理(回忆),使回忆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储备,(2分)这样就不会丧失自己这个最后的交谈伙伴,从而消解孤寂,保存自己,甚至可以让回忆成就自己。(2分)(意思相同即可,要弄清“驼峰”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理解。) 18.(6分)(1)多数人支持保护传统节假日,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2分,划线处各1分)
    (2)①从时代的视角揭示和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热爱和弘扬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
    ②推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资源开发中,介绍重要传统节日的内涵。(言之成理即可,2分) 19.(4分) 示例:(理想/幻想)理想是合理的设想,幻想是空洞的梦想。理想像海上的灯塔,让人明确方向;幻想像空中的楼阁,让人沉醉迷失。 20.答案:(1)⑤“撤销”后加“他们”。(2)⑦将句中“和”与“、”对调。(3)⑧将“一次”改为“一次性地”,并移至“作者”后。(4)⑨将“是”改为“没有”或者将“先例”改为“首例”。附:参考译文起初,淮阴人韩信,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却没有名声。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