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21分)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直栏横槛(kǎn) 肯綮(qìng) 媵嫱(yìng) 砉然(huō) B、万乘之尊(shèng) 子嗣(sì) 辇车(niǎn) 田父(fǔ) C、尚飨(xiǎng) 潦水(lǎo) 逦迤(lǐ) 剽掠(piāo) D、俳优(pái) 度曲(dù) 锱铢(zī) 仇雠(chóu)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存在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新发于硎 硎:磨刀石 为之踌躇满志 满志:心满意足 B、依乎天理,批大郤 天理:古今异义,这里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期山东为三处 山东:古今异义,这里指山的东面。 C、直走咸阳 走:趋向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走:步行,指下马行走 D、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心服的意思 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美味食物 3、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选出与其它三项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 ) A、岸土赤而壁立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函梁君臣之首 D、项王军壁垓下 4、下列各句都属文言特殊句式,其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A、惟兄嫂是依 B、然今卒困于此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骑能属者百余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⑧ D.②③⑥⑧ 7、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9分) 三、翻译(6分)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以下题目。(共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9、①与孔子的对话中,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答: ②写出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的原因?(2分) 答: 五、(10分) 10、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①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②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③多情应笑我, 。 (苏轼《赤壁怀古》) 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杜牧《阿房宫赋》) ⑤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⑦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⑧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2分)答: (2)“愁听清猿梦里长”是实写还是虚写?这个诗句有什么意味?(4分)答: 六、(10分) 12、下列是有关名著《子夜》的故事情节,其中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角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下。…… 这是全书最后的部分,写出了吴荪甫的没落命运。作者运用了窗外的狂风,斜角雨,自然界的风雨来象征吴荪甫命运遭受的沉重打击。 B、裕华丝厂车间里全速力转动的几百部丝车突然一下子都关住了。被压迫者的雷声发动了! 吴荪甫的裕华丝厂所有的丝车全部停工,愤怒的女工们要求赶走钱葆生、薛宝珠、屠维岳等人。他只好亲临工厂,工人们把吴荪甫的汽车包围住,后来,在屠维岳的帮助下,汽车从厂后门开走了。(《子夜》) C、两个月后,吴荪甫与赵伯韬由联合转为对垒,形成以赵伯韬为“空头”和吴荪甫为“多头”之间的角斗,吴荪甫把最后的希望放在姐夫杜竹斋身上。不料大事却坏在王和甫手里,只好吩咐屠维岳第二天全厂停工,并与林佩瑶连夜出逃。 (《子夜》) D、吴荪甫脸上的肌肉似笑非笑地动了下。他终于记起来了:这屠维岳也是已故老太爷赏识的“人才“,并且这位屠维岳的父亲好像还是老太爷的好朋友,又是再上一代的老侍郎的门生。对于父亲的生活和思想素抱反感的荪甫突然间把屠维岳刚才给与他的好印象一变而为憎恶。 可是,后来屠维岳先把吴荪甫减工资的决定透给工人,工人闹事吴荪甫召见他时,他既顶撞又献策,吴荪甫盛怒之中发现了屠维岳的才能而予以重用。(《子夜》) E、吴荪甫朝外站着,脸上的气色和平时不同;他一眼看见李玉亭,招了招手,就喊道:“玉亭,请你到小客厅里去坐一会儿,对不起。” 端午节过去了,军阀混战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吴荪甫和杜竹斋的纠纷依然没有解决。李玉亭总打算做和事佬,他认为吴荪甫的刚愎自用是祸根。(《子夜》) 13、简述吴荪甫事业失败的原因(100字左右)。(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人 生 寓 言 周国平 一、哲学家和他的妻子哲学家爱流浪,他的妻子爱定居。不过,她更爱丈夫,所以毫无怨言地跟随哲学家浪迹天涯。每到一地,找到了临时住所,她就立刻精心布置,仿佛这是一个永久的家。 “住这里是暂时的,凑合过吧!”哲学家不以为然地说。 她朝丈夫笑笑,并不停下手中的活。不多会儿,哲学家已经舒坦地把身子埋进妻子刚安放停当的沙发里,吸着烟,沉思严肃的人生问题了。 我忍不住打断哲学家的沉思,说道:“尊敬的先生,别想了,凑合过吧,因为你在这世界上的居住也是暂时的!” 可是,哲学家的妻子此刻正幸福地望着丈夫,心里想:“他多么伟大呵……” 二、从一而终的女子我听见许多人埋怨自己的人生,那口气就像埋怨死不肯离婚的结发妻子。他们埋怨命运的捉弄,错误的结合,失败的努力。如果可以,他们宁肯和别人交换人生。在他们的眼里,人生也是别人的好。我想起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女演员的话:“人生是件衣裳,脏了就洗洗,破了就补补,你好歹得穿上它!” 我说得稍微文雅些:人生是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塑造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三、幸福的西绪弗斯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大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四、结论我告诉你们: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细节。那些撇开过程而只在结局中寻找意义的人找到的只是虚无。那些撇开细节而总在总体中寻找幸福的人,找到的只是荒谬。现代人已经没有耐心流连过程,没有能力品味细节。他们活得匆忙而粗糙。他们活得既无意义,也不幸福。应该说,爱过程的人是智慧的,爱细节的人是幸福的。 14.第二则寓言中说,人生对我们“从一而终”,我们“好歹得爱她”。这“从一而终”和“好歹得爱她”有什么意味?(不超过15字)(2分)答: 15.苦难和不幸的西绪弗斯“幸福”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① ② 16.这三则寓言共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或者生命)的一种什么感悟?请用简要的文字作答。(5分)答: 17.《人生寓言》是一篇别致的哲理小品。请就其内容、选材、结构、表达技巧、语言某二方面作具体分析。(6分)答: 八、语言文字运用(6分) 1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画线处在语言表达和标点方面有多处毛病,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6分)征稿启事 《东山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海内外知名人士①为本刊撰写稿件。 (一)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②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二)撰写格式必须③执行本刊的编排规范。规范详见《东山哲学学报》文稿。 (三)如本刊认为稿件需要改动,将主动垂询作者,④商量改动事宜。(四)来稿三个月未被录用,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⑤鉴于人力所限,本刊一般不予退稿,烦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欢迎将稿件投至本编辑部的电子信箱。(Dszx@163.com)⑥ 承蒙国内外作者的热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断发展,于此谨致谢忱。⑦ 《东山哲学学报》编辑部 2008年8月5日 改正:(1)_________(2)________ (3)___ __ __ 九、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爷孙俩正在山上赏花。 “爷爷,为什么那个花不香?”不知何时,小孙儿扯住爷爷的衣袖,不停地摇动,他的另一只小手指着一束红艳的杜鹃。 爷爷愣了一下:“那个花?不,它是好看的,不用香。” “花都应该香的嘛!”小孙儿不服气,不满地噘起了小嘴。 小孙儿的话缭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花都应该香的吗?孩子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大自然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形吗? 请以“花一定要香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