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当时,《新青年》同人“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很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者献策。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1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动。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19.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4分) 20.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4分) 六.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暑假不补课,我们却怀念校园中结伴玩乐的情景;平时上学时,我们又期盼早点放假。我们在矛盾中成长着。矛盾是我们人生绕不过的弯,有的人在矛盾面前迷惘了人生的方向,有的人在矛盾中学会了选择,有的人在解决矛盾中长大,而在有的人看来,这所谓的矛盾并不是矛盾。 请以“矛盾,成长的音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1、B (A.胚pēi;C稽qǐ;D坞wù 扛gāng) 2、D(A.差强人意,大体还算让人满意。B.“举重若轻”很有才干,能轻易完成艰巨的任务,用在此句中显然不妥,可以换成“无足轻重”;C,蔚然成风,指好的事情已广泛流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D: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D (都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A.臣以险衅(因为)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比) 臣具以表闻(用,介词)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为)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代我) D.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被)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A(B、思,使动/西,名词作状语C、手,名状/外,名状D 、终,形容词作动词/贵,意动) 5. B(A“围绕”与“以……为中心”重复,造成句式杂揉。C、成份残缺和搭配不当。应改为“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感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弱、万众同心、大爱无疆”的高尚精神。D、语序不当。应改为“8月16日晚在柏林进行的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中”) 6.(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三个关键词:关心、质量、补贴,少一个不得分) (2)①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从质量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②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数额要具体、透明。(从补贴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7.答案略。(不从反面进行阐述,得零分;没有修辞扣2分) 8、A忧:(父母的)丧事 9、 B ②突出他的廉洁 ③纪律严明 ⑥热爱读书 10、B、“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无中生有。 11、(1) 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壮:以……为壮。焉:他。要:邀。各1分。) (2)前面开了四扇窗,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借助日光的反射,室内才明亮起来。(垣墙、始、洞然各一分) (3)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固、或、用各一分) 附译文: 杨公则,字君翼,是天水县人。当时氐人李乌奴叛乱,攻打白马,公则顽强地守卫经时,弹尽粮绝,被敌人俘虏,大声骂敌人。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更加好好地对待他,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答应他而图谋(袭击)他,计谋泄露,一人骑马逃回。梁州刺史王玄邈把这件事上表给皇上,让皇上知道这件事,齐高帝下诏褒扬了他。 调任为扶风太守,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不久,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作乱,杨公则率领军队前去讨伐。事件平定后,调为武宁太守。在武宁郡担任太守七年,财产很少,百姓安定。 齐高祖率领军队驻扎在沔口,杨公则率湘州的军队在夏口与齐高祖的军队会师。郢城平定后,高祖命令所有军队当天全部继续东下,杨公则受命为先头部队,直接攻向柴桑。江州平定以后,合军东下,直抵建邺。杨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过之处无不仰赖他而平安无事。大军到新林,杨公则把领军府从越城转移到北楼,和南掖门相对,杨公则曾经登上北楼观战。城内远远望见将帅用的旌旗伞盖,让神弩手射箭,箭穿入杨公则坐的胡床,左右的人都大惊失色。杨公则说:“几乎射中我的脚。”谈笑如初。东昏侯选勇士在夜晚攻打杨公则的栅营,栅营中的军队惊恐扰乱,杨公则安睡着不起,只是慢慢地命人回击敌人,东昏侯的军队就退回了。 湘州多年遭受匪乱,人民大多流离失散,杨公则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久,户口就增加了。杨公则做官虽然缺少威严,但是自己保持廉洁谨慎,官吏和百姓都很高兴。湘州的习俗单姓人家用赂贿求得州中的职务,杨公则到后,全部断绝这种做法,所征用的都是州郡的大姓,高祖颁诏,要求中州都要效法。 当时朝廷开始讨论北伐的事,因为杨公则一向享有很高的威名,到京师后,下诏赐假节给他,命令他先在洛口屯兵。杨公则接受命令正要出发,得病,对亲人说:“过去廉颇、马援因为年老被遗,但他们还勉力请求任用。现在国家不因为我衰朽懦弱,任命我为前锋,与古人相比,可见朝廷对我还是看重的啊。虽然临出发得了病,怎么可以一下就推诿任务啊?马革裹尸,还葬家乡,这是我的志向啊。”就勉强起来登上船。到了洛口,寿春投降的男女有几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派遣长史石荣为前锋来迎战,杨公则就斩杀了石荣,追杀败兵一直到寿春,离城几十里才返回。在军中病逝,享年六十一岁。高祖非常悲痛为他惋惜,当天就举哀(丧礼用语,指高声号哭),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号是烈。 杨公则为人宽厚慈爱,在家日常生活淳厚和睦,对待自己的侄子比自己的孩子还好,家财都委托给他。生性好学,即使在军中,他仍然手不释卷,士大夫因此称赞他。 12、(1)前两联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等景象,渲染出清峭孤寂的环境,借景抒情,从而表现了黯淡悲凉的情绪,突出了孤独寂寥之感。 (2)后四句作者向朋友倾述客居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抒发了思念故土和怀念友人的真挚感情。(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4.①原始、纯净的自然风光;②淳朴、善良的民风;③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或:具有浓郁的家的氛围)。(每点2分) 15. 运用比喻、想像(或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具体的展现了嘉荫纯净、明澈、悠远、初始的特点(2分),表达了人类应当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2分)。 16. 因为河流给我们带来了远方温馨的气息,异域美丽的映象(1分),所以我们也应把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1分),每一个人都应成为美与善的传道者(1分)。 17. 自己没有鸟与云那样的自由,人类不能像鸟和云那样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2分)。希望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人类共同的和谐家园(1分),渴望人类能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自由活动(1分)。 18.A 19. 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关于胡适被溥仪、蒋介石召见;关于胡适对日本入侵的态度。(答出一点得1分) 20. 在鲁迅生前,胡适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多有偏见,也有客观内容。(每点2分) 作文略 高二语文测试 答 题 纸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清楚; 2、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卷面清洁、不折叠。 注意事项 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8 9 10 18 答案 6.(3分)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① ② 7.(4分) 11、(9分)高考资源网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3分)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3分)高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12.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4.(6分) 15.(6分) 13.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座位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6.(3分) 17.(4分) 19.(4分) 20.(4分) 七、(70分) 21.作文(请将内容写在后面作文纸上) 题目: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600字 ▲700字 ▲800字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9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