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歌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平凡而丰富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16、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6分) 17、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6分) 第二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贫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贫血”? 18、文末最后一段划线句“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分) 1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四、语言表达及运用(共10分) 20.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21.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3分)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海对山说: 2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信托合同”下定义。(4分)(1)信托合同是一种协议。(2)它是行纪人(受信托人)受信托人委托,从事一定的活动,并收取酬金的协议。(3)行纪人所从事的活动是指为信托人办理的购、销和寄售等业务。(4)办理这种业务,行纪人要以自己的名义,用信托人的费用。答: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鸟儿在天上飞,它想,地上的蜗牛为什么爬得如此笨拙;蜗牛在地上爬,它想,天上的鸟儿为什么飞得那般轻浮。其实,如果它们能换一下位置思考,就会明白:蜗牛在地上爬,不是笨拙而是沉稳;小鸟在天上飞,不是轻浮而是自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二月考语文考试答题卡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①然有声。(3分)(2)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3分)(3)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4分) 12《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13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它主要运用了诗经的什么结构特点。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4分)答: 14请概括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答: 三、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4)日月忽其不淹, , ,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 16、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4分) 17、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6分) 第二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贫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贫血”? 18、文末最后一段划线句“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1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20.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 21.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3分)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海对山说: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在横线上写上结论,简要地概括“什么是家”。(4分)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答: 五、23作文 高二语文月考答案 一1 C、2A、3C、4B、5B、6D、7、A(孤:从小死去父亲) 8、C (A①判断语气,②句中音节助词;B①他的,②那;D①表被动,②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9、B(①写欧阳修在文章上的钻研精神,④是他为人正直的结果,不能算他的行为;) 10、C(“生则振掖,死则调护其家”是欧阳修对朋友) 二、11、(1)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辄”“及冠”“有声”各1分,) (2)按惯(旧)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故事”“除”各1分,句意1分) (3)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数”“被”“乞谢事”各1分,句意1分) 12、(1分)赋 13、(4分)重章迭唱反复吟咏 (2分),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只是个别词语的变换表现出来的(1分),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1分) 14、(3分)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1分)感恩回报的诗作(2分) 15,背诵 略 16、①平凡而丰富②自由、单纯而天真③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4分答对一条2分) 17、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2分)。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4分) 18说明《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民歌之作,(2分)自始至终都反映着劳动人民自然、纯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2分)。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2分)。 19、作用:①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②层层深入,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③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象空间。(6分,每条2分,意对即可) 20、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21. 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22、家不等于遮风避雨的房子,更不等于豪华别墅,充满着柔情和关爱的地方,就是温馨感人的家。(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