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语文试题(2009.9) 一、基础知识(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8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殒落 夙兴夜寐 同仇敌忾 窈窕 B.磐石 钟馨之声 否极泰来 婀娜 C.懈怠 文过饰非 水石相搏 漫灭 D.踟蹰 信誓旦旦 誓死如归 踌躇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个沿江小城民风纯朴,社会安定,即使你一个人怀瑾握瑜走在偏僻的小巷里,也不必担心被抢劫。 B. 他最近的心态一直很好,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很好,复习方法屡试不爽,心情好极了。 C.他激动的说:“我每天夙兴夜寐,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早点实现理想走进自己心仪已久的学校呀” D.我们普及艺术歌曲,应当提倡艺术歌曲的群众化,不要使它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全者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识(认识)之乎 ②函(用木匣装)梁君臣之首 ③既其出,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④抑本(本来)其成败之迹 ⑤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南面)名之也 ⑥六国破灭,非兵(军队)不利,战不善 ⑦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⑧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死)葬之 A.①②⑧ B.②④⑤ C.②⑤⑧ D.①⑥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⑥苟以天下之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⑦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⑧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④⑥⑧ B.③⑤⑦ C.③⑥⑧ D.②③⑩ 5、下列各句中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各句不同的是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洎牧以馋诛 6、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而此独以钟名 D、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在今江西省)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①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栽,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隋,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知嘉祜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新五代史》,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宋史》) 嶷然①:高峻的样子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岁而孤 孤:孤单 B、画地学书 书:写字 C.宋兴且百年 且:将近 D.擢甲科 擢:选拔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B、①苏轼叙其文曰: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C、①修笑而辞曰 D、①为安石所诋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修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①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②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③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⑤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0.依据《宋史·欧阳修传》,结合有关语文教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后,由于唐末和五代战乱的长期影响,北宋开国后的文坛依然长期不景气。欧阳修决心以实际行动和志同道合者共振韩愈古文改革之风。 B.欧阳修主持国家级选拔人才的考试时,凡写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文章者一律不录取,事毕,欧阳修虽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和攻击,但在改变时代文风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欧阳修“做人”和“做文”均称楷模,在他的宣扬和选拔下,三苏、王安石和曾巩都先后崭露于文坛或政坛,欧阳修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北宋文坛领袖,他、三苏、王安石和曾巩确实做到了“生则振掖,死则调护其家”。 D.欧阳修不但诗、词、散文俱佳,还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历史学家,他除参与编写了《新唐书》外,还独自编写成功了《新五代史》,中学教材《伶官传序》就是选自《新五代史》的名篇。 第Ⅱ卷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①然有声。(3分) (2) 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3分) (3)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4分) (二) 古诗鉴赏(8分)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①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12《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13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它主要运用了诗经的什么结构特点。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4分) 答: 14请概括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 答: 三、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4)日月忽其不淹, , ,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2分)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②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