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侍弄儿孙,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是另一种庄稼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收藏阳光”的?(3分) 14.第②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4分) 15.解释文章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1)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阳光。(2)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侍弄儿孙,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是另一种庄稼呢。 16.文章以“收藏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17.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8分) (甲)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乙)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丙)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臧获:古代对奴婢的鄙称 B.而文采不表后也 表:显露 C.及见贾生吊之 吊:凭吊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高高举起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侣鱼虾而友麋鹿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圣人不凝滞于物 C..及见贾生吊之 之二虫又何知 D.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新沐者必弹冠 B.衣赭衣,关三木 C.鼓枻而去 D.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2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B.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C.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 D.司马迁起初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更为了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据,反对屈原赴死。 22.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6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23.(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2分)答: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4分)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二)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www.ks5u 24.(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怎样才能称之为孝?(2分) (2)孔子认为宰予不仁爱,你是否认同孔子的评析?为什么?(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 (1)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长亭送别》)(3)亦欲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4)刑罚不中, 。(《论语》)(5) ,有耻且格。(《论语》)(6) ,则芥为之舟。(《逍遥游》)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的风采…… 你对“比”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呢?请联系现实,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5 BAADC 6 C 7.答案:我是植物 我是果实 我把花朵翻译成果实 我被大地翻译成生命 解析:每节1分,内容与上下连贯。不连贯部分不得分 8. ①阅兵将展示56个方(梯)队 ②阅兵将展示的52型装备均属国产 ③受阅部队均来自英雄部队和英模集体 ④受阅部队的主体是“80后”、“90后” 9.A 根据最后一段,后期新儒家把” 和”看成是“一切德行得以完全实现的动因”。 10 D “和”不是对事物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创造新的事物。 11.C “通伦理”就是匡正人们的行为,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A“唯一目的是”信息绝对化,根据第一段,“和”是儒学之道的最高点,成为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的支撑点,据此可知,“和”也是为了处理好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B“和”常常被用来表征“龢”字,而“龢”是“和众声”之意,所以儒家对“和”的原初理解与音乐有关;D在当今社会提倡和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冲突的社会根源。 12.“和”是儒学之道最高点 13.(1)整个大地(1分) (2)村寨(1分) (3)村寨里的人(1分) 14.(1)内容上写出冬日村寨在阳光下的富庶、恬静与祥和,(1分)表现作者对乡村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热爱。(1分)(2)结构上承启下(或过渡)(1分),由对村寨自然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对村寨里的人的描写。(1分) 15.(1)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青春岁月里的欢乐和忧愁,一边享受着现在的幸福生活。(2分) (2)一茬茬的乡村人,全身心地为庄稼,为儿孙付出自己的爱,却经常忘记了自己也需要爱,也在享受着爱。(2分) 16.(1)“收藏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实到虚,由表及里的紧紧围绕“收藏阳光”展开话题,层层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了主题。(2分) (2)以“收藏阳光”为题,不仅生动地再现出乡村特有的自然美和风物美,更写出了一茬茬乡村人的心灵美,他们在付出爱,也在享受爱, (3)以“收藏阳光”为题,语言形象,含蓄生动。渲染乡村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和谐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2分) 17.收藏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把“爱”比作阳光是文章主旨的升华(1分)把阳光---------爱,收藏在心中,就能像文中女孩一样充满动力,(1分)即使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遭受挫折坎坷,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永远充满希望。(1分) 18.D 19.A 20.A 21. D 22.(1)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是有不得的地方。 (2分) (2)怎么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 (3)读了《鹏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23.(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1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1分)。(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1分),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1分)(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24.(1)色难(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三年守丧。(2分,各1分) (2)认同:宰予违反天下同行的丧礼,而且还心安理得;不认同:三年守丧期是一种形式而已,孝敬父母应该在其生前,而不应墨守成规。(3分。结合材料作出恰当分析,有欠缺酌扣) 25.略 26.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丙)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鹏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