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1分) 11、把下面的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8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也?”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己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如切”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篇。“切”,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磋”,把象牙加工成器物。“琢”,雕刻玉石,做成器物。“磨”把石头加工成器物。翻译:(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2)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根据句意,按照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 (2)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 , 。(3)上士闻道, ;中士闻道, ;下士闻道,大笑之。 13、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踏莎行 春暮 寇 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1)此词的上阕都是在写“春暮”之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5分)(2)有人认为寇准是个“决澶渊之盟的大政治家,观其一生,似无缘为思妇抒情”,你如何理解此词的主题? (3分)五、(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调进县新闻中心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邓部长就安排小米报道县委、县政府的访贫问苦活动。小米兴高采烈地去了。回来,小米摄制的新闻镜头很快出现在当晚的电视报道中。小米自我感觉良好。正沾沾自喜,家里的电话响了。 “小米呀,苏书记给贫困居民送红包的镜头拍得不错,可是,为什么没拍王县长呢?”邓部长心平气和地问。 “王县长没给贫困居民送红包呀。”小米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是讲不过去的,”邓部长陡地提高了嗓门儿,“王县长乃一县之长,他既然去了,能拍不到他的镜头?” “这——” “不要申述了,你这是‘漏镜’,小米同志!”邓部长当的一声放下了话筒。第二次报道义务植树活动,是在大河洲上种植欧美杨。坑早挖好了,树苗也早已植入坑中,余下的事情就是挥锹填土。县里苏书记、王县长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小米吸取上次报道的教训,把所有县级领导都一溜儿摄入了镜头。心想不会出岔子了吧,晚上也就安心地睡了一觉。哪知第二天,新闻中心的胡主任就通知他进邓部长办公室了。 “小米呀,这次苏书记上了5次镜头,王县长4次。还有,龙副书记2次,张副书记3次,马副县长3次,朱副县长2次……你说怎么回事?”没等小米坐下,邓部长劈头就问。小米努力镇定了一下,然后认真解释说:“苏书记是一把手,王县长是二把手,所以……” “就当你这个理成立,可是小米呀,龙副书记、张副书记、马副县长、朱副县长他们呢?他们上镜头的次数是按职位高低敲定的吗?‘歪镜’,典型的歪镜呵!”邓部长气得要拍桌子了。小米察言观色,赶紧缩头乌龟似的出了邓部长的办公室。不久,县里又组织县领导深入偏僻乡村,帮助农民抢插早稻,积极开展支农活动。春暖花开。那天参加支农活动的各位领导也兴致盎然。他们的裤腿和衣袖都挽得老高,一下稻田就你追我赶地开展抢插竞赛。稻田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依然是小米负责新闻报道。这次,他深刻反思了前两次失误的沉重教训。每位县级领导一律只上一次镜头,而且确保万无一失。报道之后,立即有人打来电话,盛赞此次支农活动高潮迭起,壮观感人。小米的心里好不快哉,他激动得要跳起来了。万万想不到的是,邓部长竟会把他叫去,十分严厉地批评他:“怎么搞的?”邓部长脸色铁青,“苏书记竟然排在王县长之后,这是导向错误,‘倒镜’!”邓部长把桌子拍得山响。宛如五雷轰顶,但小米还是畏畏缩缩的解释说:“那天的确是王县长插得最快,苏书记怎么也赶不上呵!” “你个小米,还要不要讲政治,啊?”邓部长牙齿咬得格格响,“怎么就不对镜头作些处理?” “邓部长,是苏书记提到了这事吗?” 小米深知罪不可恕,只想弄清事情的原委。 “小米同志!”邓部长如坐针毡了,“新闻报道无小事,新闻镜头关系到领导们的荣誉,荣誉啊!因为你的3次闪失,我被批评了3次,3次了你知道吗?” 如同哽噎着一枚酸枣,伤心的泪、痛悔的泪很快从小米的眼角滚滚而出,一滴滴,晶莹透亮。 14、根据文中的内容,请概括邓部长所说的“漏镜”、“歪镜”、“倒镜”的含义。漏镜 歪镜 倒镜 15、“你个小米,还要不要讲政治,啊?”邓部长所说的“政治”实际上是指什么?答: 由此可以看出邓部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16、最后一自然段对小米流泪的描写、形象而又令人深思。结合全文,说一说“伤心的泪”、“痛恨的泪”分别指什么? 伤心的泪: 痛恨的泪: 17、任选一点谈谈你的读后感想。六、(20 分) 18、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 画家用交错的点线,浓淡的笔墨,形体气势的开合,明暗虚实的互映,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物体形象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开合之中! 答: 20、仿照原语段形式,选用排比句式,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完全相同。(6分) 例句:旋亮光色柔和的台灯,掀开世界文学的经典;徜徉在章章节节,陶醉于字字行行;吟诵时齿颊生香,掩卷处潸然泪下;留连忘情其间,不知东方既白。仿写: 21、请你根据对所在省份地方风物的了解 , 就某一风景名胜或风土人情的特色及意义拟一段旅游推介词 , 要求讲究修辞 , 体现文采。 (50 字以内 )(6 分 ) 七、(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你对这些论述有何思考和感悟呢?请联系实际,以“君子与小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不得抄袭。 09-10学年上期高二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11、(1) 。(2) 。 12、(1) 。(2) (3) 13、(1) 。(2) 。 14、 。 15、 。 16、 。 17、 。 18、 19、 。 20、 。 21、 。 22、作文 座号 09-10学年上期高二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B.雀巢鸠占—鹊巢鸠占;C.道影无名—道隐无名;D.坐收鱼利—坐收渔利) 2、B(穷原竟委,深入探究事物的始末。) 3、C(问号应在引号内。把引用的话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标点;但问号与叹号除外) 4、A(B“虽然”移至主语前;C“原因”、“目的”、“因为”三语意重复;D“对”改为“因”。) 5、D(“人为的破坏”文中无依据) 6、D(A、万物都在变化,只不过是变得慢一些罢了;B、石像不是自身的腐烂,而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才发生大的变化的;C、说明主体应是石头。) 7、C(A、作者的目的是要说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在埃及变得慢一些罢了;B、具有这种性质;D、文中无依据。) 8、C(傥:假如) 9、B(“鉴”和例句中的“友”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中的“王”是名词动用,C项中的“死”是名词的为动用法,D项中的“危”和“贫”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10、A(开篇引用古人的话是说圣贤难得,稀少到如此地步) 参考译文: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个圣人,也就像从早到晚那么快;五百年出一个贤士,也就像肩并肩一个紧接一个那么多。”这是说圣贤难得,稀少到如此地步。假如碰到了人世罕有的明达君子,哪能不去攀附景仰他呢?我出生于乱世,成长在战争年代,四处飘泊,听到看到的够多了。但只要遇到有名的贤人,无不心醉神迷的向往钦慕他。年轻时,精神性情尚未定型,与那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受其熏陶渍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虽然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跟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住在一起,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住在一起,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11、(1)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呢?(2)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仍然快快乐乐,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 12、(1)患其不能也(2)即之也温 听其言也厉 (3)勤而行之 若存若亡 13、(1)开头三句,紧承“春暮”,词人运用了从一般到具体的写作手法,先用“春色将阑”对“春暮”概括叙述,接着以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梅树已结出青青的小果,来“状”繁花胜景的春光眼看就要过去了。 后边两句由室外景转向室内来。综合描写了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莺声渐老”与“余香袅袅”相得益彰。这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莺声渐老”衬托室外环境的静,以“余香袅袅”衬托室内的静,将“春暮”之景写得既非满怀凄怆,也非赏心悦目,平静中似又糅杂着更多的不平静。 (2)此词可能是作者“罢知青州”时的依托之作。依托少妇比自己,所望密约者比朝廷,表达罢官之后,仍然心系朝廷,虽然为“情”所苦,但决不负“情”的心愫。(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4、“漏镜”是指漏掉了主要领导的新闻镜头。“歪镜”是指没有按照职位先后安排出场顺序的新闻镜头。“倒镜”是指出场顺序颠倒职位高低次序的新闻镜头。 15、维护等级森严的官僚主义。 是一个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人。 16、三次无端受批评而委屈伤心。自己挨批评的根源都是令人痛恨的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 17、小米本质上是一位正直诚实的人,所以他在他所处的有时要说假话的环境之中,就显得格格不入。邓部长三次挨批评,又三次批评小米,他既是受害者,又是这种‘政治环境’的维护者。文章共叙述了三个小故事,不作任何的评论和分析,让读者去思索去体味,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8、③④①② 19、应改为“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结构上“笔墨”、“点线”、“明暗虚实”、“形体气势”相对应;“浓淡”、“交错”、“互映”、“开合”相对应。顺序上应着眼于最后一句“在笔墨点线的互流开合之中”。 结构和顺序各占2分。如写成“浓淡的笔墨”……“开合的形体气势”不给分,因为“开合的形体气势”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0、参考之一:推开吱吱呀呀的柴门,吹着温暖和煦的春风;漫步于青翠竹林,沉醉于桃李芬芳;凝视时赏心悦目,陶然中怡然自得,往返于竹林之间,不觉夜幕降临。参考之二:点燃幽暗晕黄的油灯,翻开“金古”的武侠小说;行走在江湖山林,神游于刀光剑影,吟读中心潮澎湃,遐想时热血沸腾;感叹中华神功,不知油灯已枯。 21. 示例 :(1) 游潍坊,怀板桥 , 风筝起处 , 情驰神飞 , 顿觉青春洋溢健步如风。游曲阜 , 仰先圣 , 欣赏宫殿、园林风光 , 观礼 “祭孔大典”, 领略齐鲁文化风采。 (2) 品青岛啤酒 , 尝德州扒鸡 , 岱顶纵目 , 山林、题刻间 , 何妨一小天下。饮景阳美酒 , 听山东吕剧 , 水泊浩荡 , 梁山寨里 , 体验一把好汉情怀。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