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兰亭集序》 习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兰亭集序》习题
    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5.与例句中加粗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6.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8.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1.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B 6.B 7.①C ②C ③A 8.B 9.B 10.C 11.A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