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寡人之于国也》测试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高考链接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分析】答案为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错。此题属于对全文内容地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属分析综合能力。“考纲”上讲“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题正是上述考点的体现。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目标检测一、解释句中红色的字词: 1、河东凶 2、河东凶亦然 3、填然鼓之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王无罪岁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字词古今意义各有什么不同。 1、河东凶亦然 2、非我也,兵也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四、文句翻译: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五、问答题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你是怎样看的?六、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填然鼓之”一句中“填”是拟声词,“鼓”为击鼓,与“一鼓作气”中的用法相同吗?属哪种活用?“之”是代词吗? 2、“兵刃既接”“兵”是“士兵”的意思吗? 3、“弃甲曳兵而走”。其中“曳”怎么解释?“走”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一致吗? 4、这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5、“是亦走也”这句话是陈述句还是判断句? 6、作者用比喻说理有什么效果?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一、1、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亦;也。然:这样,如此 3、鼓;击鼓,动词。之:无实义的衬音助词。 4、直:只是、不过。走:跑,逃跑。 5、无:通“毋”,不要。时:时机,时节。 6、谨:谨慎,此处意为“谨慎认真地从事”。用作动词。 7、罪:归咎,归罪。动词。岁:年成。二、无:通“毋”。颁:通“斑”无:通“毋”。涂:通“途”。三、1、河:古义为“黄河”,是一个特称。今为一切河流之泛称。凶:文中指年成不好,荒年;现在多为“凶恶”、“凶狠”义。 2、兵:文中义为兵器。今指士兵。 3、以为:文中实际上是两个词,是“以之为”,即“把他任命做”的意思。现在“以为”是一个词,是“认为”的意思。四、详见课文翻译五、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各言所见即可。我们的参考意见是: 1、从理论上讲:“仁政”比“暴政”好;“王道”比“霸道”强。 2、历史事实证明:并不存在高纯度的“仁政”,“仁政”永远是有限的。而在专制统治下,“仁政”往往只是幌子和招牌。 3、一阴一阳谓之道。统治策略往往是刚柔并用、软硬兼施的,单用“仁政”行不通的。 4、民主是通向真正的“仁政”之途径。平等是“仁政”的保证,一个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仁政”和“王道”的。六、(一)1、相同,属名词活用作动词;之,音节助词 2、兵,兵器、武器 3、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4、五十步笑百步 5、判断句 6、增强形象性,说理深入浅出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2.下面的加粗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
    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
    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D 2.A 3.A 4.C 5.D 6.C 7.D 8.B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