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既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8、小说以“永远的门”作为标题,请概括其寓意。(4分) 答: 19、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0、小说在郑若奎去世后写到:“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的“莫大的缺憾”的内涵是什么?(4分) 答: 21、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6分) 答: 六、语言运用(6分) 2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语言写出漫画的含义。(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C 2、D 3 A(实至名归:形容作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A扶老携幼:搀扶着老人,领着孩子,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本句属望文生义。C人满为患:指人多得超过了容纳的限度,造成了灾难。是贬义词,情感色彩不合语境。D舞文弄墨:原指歪曲引用法律条文作弊。后谓玩弄文辞。本句中运用不合语境) 4、B 5 C 6.C 7.B 8.A 解析 注意前后文之间传递的信息。前文说“懂得以进为退”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②。接下来前文说“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知己”“ 知彼”,选⑤、④、①。③是对④、①的总结。故答案为②⑤④①③。 9.D(B项将或然说成必然,夸大了多巴胺的作用。原文说“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似乎”不等于“就能”;此外,文章结尾“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一句也表明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D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它是从其“负面作用”的角度来理解的,当然也是正确的。 10.C(A、B和D三项都是围绕“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来论述的。C项是说用技术手段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时的局限性,而不是论述“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选C) 11.B(第3节中说“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表明了作者对采用技术产生幸福感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疑问,而非肯定或否定。所以B项不正确。A项和D项是对原文主旨的不同角度的概括,D项的对应语句是:“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C项的对应语句是第3节中 “二是……”后的相关句子) 三、(12分)12.B 说:喜欢 13.C本来(A.于是、就;才;B.代词、那些;大概、或许;D和、同;结交、交好) 14.B(1)“蔡泽路上被抢劫”一句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3)是范雎的行为。 15.A.与文意相反。 16.①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 ②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 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17. (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 (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18、①章回 莫泊桑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③内无应门五尺之徒 茕茕孑立 ④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6、(4分)“门”既指画在墙上虚拟的门,也指人们心灵的隔阂之门(2分);“永远”表现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不善于交流导致悲剧状态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分) 17、(4分)开篇环境描写暗示人们的陈旧心理定势,已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1分);“普通”暗示聚居地的人群具有普遍性(1分)。这是小说主人公活动的特定环境,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2分) 18、(4分)对于女主人公而言,他失去了情感的依傍(2分);对于小院的人们盼望他们二人产生爱情的想法一下子落空了(2分)。 19、(6分)纵观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2分)。开始人们热切盼望二人产生感情,接着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突然去世和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并对二人行为表示敬意,最后,人们看到墙壁上的门,为二人暗中“私通”而倍感遗憾。(4分) 20、参考答案:⑴“爱”与“碍”。 ⑵爱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附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十人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情昭王允话他归还相印。秦召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藉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象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