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新课程模块专项练习(二)语文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量思,怎么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14、作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3分)
    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每项不超过4个字)
    A.思想: B.文体: C.语言:
    15、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第一段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上崔莺莺”,这两句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2分)
    “戏台上的旦角”指:
    “崔莺莺”指:
    (2)文中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火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2)
    答: 16.结尾部分引用了《西厢记》的“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3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一段中“油头粉面”指的是低劣的散文作品,第三段中“耍弄些文的人”指的是带偏见的狭隘的文艺批评家。
    B.张爱玲的散文,性急的人看不得:读她的散文,感觉如同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看风景。
    C.张爱玲尽管是天才作家,才情可敌曹雪芹,但浑淳不及沈从文,因而引起别人的非议和抨击。
    D.一些大作家的作品读多了也能模仿,因此要探出其规律;张爱玲的作品则不能模仿,因为她所反映的生活离我们很远。
    E.“读张爱玲”这个题目含有两重意思,既指读张爱玲的作品,又指读出了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六、18、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答: 、 、 、 。
    七、作文。(40分)
    夜读,是一道至情的风景。夜读,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是文人的一种情怀,是一个极富文化内涵的话题。“夜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普遍浮躁的当今社会,是否将成为一道即逝的风景,淡出人们的视野?
    请以“夜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山西大学附中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新课程模块专项练习(二)
    语文答卷纸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1、翻译(5分)(1)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2分)
    译文:
    (2)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3分)
    译文: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12、(1) 春风桃李花开夜, 。 ( 白居易《长恨歌》)
    (2) ,梨花一枝春带雨。 ( 白居易《长恨歌》)
    (3)心非木石岂无感? 。 ( 鲍照《拟行路难》)
    ⑷) ,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⑸ ,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游《病起》)
    ⑹宫女如花满春殿, 。 (李白《越中览古》)
    ⑺孤鸿号外野, 。 ( 阮籍《咏怀》)
    ⑻帝子降兮北渚, 。 ( 屈原《湘夫人》)
    ⑼ ,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⑽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13、(1)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此诗颈联堪为“诗骨”,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豪情、心如砥石的精神和跌宕雄健的风格。这一主旨颈联是如何加以表现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3分)
    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每项不超过4个字)
    A.思想: B.文体: C.语言:
    15、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第一段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上崔莺莺”,这两句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2分)
    “戏台上的旦角”指:
    “崔莺莺”指:
    (2)文中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火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2)
    答:
    16、结尾部分引用了《西厢记》的“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3分) 答:
    17、( )(4分)
    18、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答: 、 、 、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1、C 2、B 3、D 4、A【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5.A 6、B
    7. D(干:冒犯) 8.C(A谢①动词,告辞 ②动词,道歉 B令①名词,县令 ②动词,让,使 D与①动词,参与 ②介词,跟 C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被”)
    9.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
    10.C(是为了表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的崇高威望)
    11. 见翻译
    12. ⑸位卑未敢忘忧国
    13.(1)全诗构思用拟人手法,首联中的“看”和“我”都指秋风。用拟人的好处:一是物我共知,二是秋风有知有情,便于对话。(拟人手法1分,两个好处2分)(3人)
    (2)①炼字上,一“思”一“盼”从精神上写出雄心壮志;一“动”一“开”从动作上写出蓄势待发。(2分)
    ②造意上,秋的背景,衬托“马”和“雕”,意境肃杀,形象雄健。(1分)
    ③手法上,“马思边草”“雕盼青云”是比兴,是诗人精神的物化。(2分)
    14.(1)思想独特 文体不纯 语言风趣
    15.(1)女性文章 张爱玲散文(2)横挑鼻子竖挑眼 (或:只要听着别人说好了,就来气)
    16.张爱玲是一个个性独特、才气如云的作家,读她的作品如同相思一样,起初不懂,随后了解,继而迷恋。
    17. A E
    18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荐为孝廉,他都不到任。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首饰,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升迁做了敦煌太守 。后因病被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糊口。
    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母亲,于是先到门外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休养,家中贫困,无隔宿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请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礼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送东西给他们,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廷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
    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上任时,途径荥阳,县令敦煌人曹皓,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候,赵咨却不停留。曹皓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不能赶上,对主薄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弃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之后,辞职回家。赵咨就是这样被当时的人所看重。
    赵咨做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奉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做官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征拜为议郎。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朱祗、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用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儿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让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