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漫话清高同步练习1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漫话清高》课后练习及答案
    漫话清高
    「基础积识诱思」
    [文学常识]金开诚,原名金申熊,江苏无锡人,1932年生,九三学社成员。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局委员、学会部部长、《红专》杂志主编、第五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金开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京剧、书法及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楚辞选注》《艺术丛谈》《文艺心理学概论》等。
    [词语整理] 1.读音
    怪癖(pǐ) 褒义(bāo) 恬退(tián) 蓬蒿(péng hāo)
    宫阙(què) 禅让(shàn) 罄露(qìng) 勾当(gòu)
    混水摸鱼(hùn)
    2.解释
    遗世:避世,超脱世俗。
    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罄露:全部露出来。
    恬淡:淡泊,不追求名利。
    「经典名题探究」
    例题(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说 树 吴冠中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阴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阴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男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阴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阴。
    「注」①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②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解析:本题考查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中“而冬天的……是人之精灵的世界”几句话集中阐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树”的看法。在这看法当中,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冬天的树”的欣赏,从这几句话中,我们抽出主干,组成两点,即为答案。
    答案:(1)第一点:冬天的树有一种结构的美,进入了抽象的范畴。
    (2)第二点:冬天的树有一种线结构的美,是树之精灵,人之精灵。
    2.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阴”这句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句含意的理解。本段当中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比较明显的有两句,一句是开头句,一句是结尾句。而结尾句可以说是对上文的总结,而要把握这句话的含意,首先要了解这一点;其次要注意“依傍”一词,这里的“依傍”联系上文来看,具有“继承”的意思。以上两点结合,答案就十分明确了。
    答案:(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造福是我们的职责。
    (2)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3.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本文共由四个自然段构成,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做此题时,要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与关键句,如第一段中“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第二段当中“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第四段中“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等。
    答案:(1)老树是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这是一部历史卷轴。
    (2)老树是我们的莫逆之交,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3)老树是艺术长青的象征。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因而,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没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了。
    B.江南早春的杨柳体态袅娜,任风梳弄,北国四月的枣树瘦骨嶙峋,傲视群芳,两者各具风韵,各有其美。
    C.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的道理。
    D.享受天年的树寿终正寝,虽然可以作为老树的代表,但最终还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
    E.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树和艺术联系在一起,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能力。A项中说“故乡已没有值得最珍惜的东西了”错误。“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意在表现作者对故乡老树的怀念、依恋和惋惜之情。A项没有正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B项的错误较有隐蔽性。整体研讨第三段,作者写江南杨柳、黄山松和美国的大松树,意在突出“老树最是莫逆之交”,并不是从美的角度表现各种树的外在姿态。再说,北国的枣树,“瘦骨嶙峋”,从姿态看很难说是美的,只不过是它内在的“精灵”令作者钦佩罢了。C项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意在说明人类所应肩负的责任。D、E两项符合原文内容和作者意图。
    答案:DE
    训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听到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人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得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注]①乐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②《唐璜》:莫扎特(1756—1791)根据传说而写的歌剧,交织着悲剧成分,主人公唐璜是个放纵的贵族,结局是被送入了地狱。
    1.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不超过20个字)
    2.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不超过20个字)
    3.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2个字)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不超过60个字)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不喜欢贝多芬作品的人也为他的激情所左右。
    B.贝多芬常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
    C.贝多芬的作品常常没有乐式。
    D.与贝多芬同时的“伟人”们既不理解他,又无法否认他的成就。
    E.18世纪的音乐是只重乐式的跳舞音乐。
    答案:1.当时的某些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
    2.具有产生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
    3.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4.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情感突破乐式。
    5.CE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体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癖(pǐ) 恬退(tián) 特殊(shū)
    B.宫阙(què) 禅让(shàn) 禁律(jìn)
    C.罄露(qìng) 勾当(gòu) 引诱(yòu)
    D.蓬蒿(péng) 褒义(bāo) 归宿(x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因缘 德高望重 规定 隐居山林
    B.典型 高风亮节 显贵 暗香浮动
    C.竟然 高卧隆中 辅佐 到处传颂
    D.做官 梅妻鹤子 烟火 疏影横斜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C.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