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 16.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3分) 答: 17.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8.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5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 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 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D.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 E.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六、(15分) 2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文化的独立性,决定着文化自身的影响力和免疫力。由于文化独立性的衰弱乃至完全丧失,才会形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在西方,是商业攀附上了文化;而在我们这里,却是文化卖身给了商业。由于动力的不同,所以虽同样是与商业的结合,在彼处是文化统领了商业,是商业为文化服务;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商业情结完全挤占了文化情结,利益追逐完全替代了责任感追求,文化成了商业的婢女,成了羸弱不堪的四不象的怪胎。 21. 日常生活中常以 “人体部分”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两个句子(不能用“眉睫”)。(5分) 示例: 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句中“眉睫”,取眉毛或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紧急的关头。 答:(1) (2) 22. 有些书评只言片语,却能表现一部作品的主题、写作意图或风格特点。请你依照以下示例,从您所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两部,分别拟写简短的品评语,句式、字数不限。(4分) 示例: 《史记》——困厄勉奇志,吟无韵离骚;独辟一家言,留史家绝唱。 《老人与海》——将生命投放无边海域,搏击风浪,征服劲敌,尽显硬汉精神。 答: 六、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个以前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算命的说:“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店老板说:“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觉得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文理快班使用 秦安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三、选择题:(36分) 123456789101112 第Ⅱ卷(共 114分) 四、(23分) 13.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①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译文: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译文: ③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1)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2分) 答: (2)简要分析小童的形象。(3分) 答: (3)诗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5. 默写原文(每空0.5分,共5分) (1) (2) (3) (4) (5) 五、(18分) 16.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3分) 答: 17.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8.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5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六、(13分)2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21. 日常生活中常以 “人体部分”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两个句子(不能用“眉睫”)。(5分) 答:(1) (2) 22. 有些书评只言片语,却能表现一部作品的主题、写作意图或风格特点。请你依照以下示例,从您所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两部,分别拟写简短的品评语,句式、字数不限。(4分) 答: 六、(60分) 23.作文(略) 秦安一中2009-1010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 2.A 3.C 4.A(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在危急时, 众人随之加以陷害,与“落井下石”意思相近。) 5 .B(A“很”与“繁多”的“繁”重复。C “担当”与“命运”不搭配。D缺宾语“的生活问题”)6. D(收入《呐喊》,鲁迅的第一篇白 话小说为《狂人日记》) 二、社科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7. C(由原文“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 8. C(强加因果) 9. D(D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他们有时……有时……”,此项中说“李白总是……而杜甫总是……”;此项中“……充分显示了……”绝对化。A立论依据为原文“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风大体是一种民歌,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骚则兼有风雅之长,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等,“李白和杜甫……在最大的一致上,体现了……命运和动荡的灵魂”。B立论依据是原文“又继承又创新”和作品反映“那个充实而有光辉的时代”等。C立论依据是原文“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力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0.A (A 其:大概/如果。B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介词,相当 于“在”。D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11.C (A 文中没有这方面的意思。B “顺水推舟”理解不当。D “对比”说法不当。) 12.B (灾难是不与民同乐造成的。) 四、翻译鉴赏名句(23分) 13. ①要是(如果)人们(百姓)得不到(这种乐趣或快乐),(那么他们)就会非议(埋怨、指责)他们的君主了。(注意省略成分与“非”字) ②但(可是)作为百姓的君主而(却)不能与百姓一起(享受)快乐,这也是不对的。(注意“而”表转折,“非”为“不对”,同是这为判断句,应翻译为“……也是不对的”句式) ③把天下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天下(或:使天下归顺),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做到这步而不能施行王道仁政的,简直不可能)。(注意“乐”“忧”“王”的活用;“然而”:这样做却;“未之有”宾语前置)(划线处每处1分,大意各1分) 【译文】 齐宣王在他的雪宫接见孟子。王说:“有修养的贤者也有这种乐趣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得不到这种乐趣,就会埋怨君主。得不到乐趣就怨君主,固然不对;但作为百姓的君主而不能与百姓一起欢乐,也同样不对。以百姓之乐为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的,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能跟天下同乐,跟天下同忧,做到这步而不能施行王道仁政的,简直不可能。” 14.(8分)(1)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表现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 个场景连接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现示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2分) (2)从“疑是”、“急”、“却关”可以看出,小童聪明机灵、待人热情。(3分) (3)悠闲自得、恬静闲适的思想。山水田园诗多抒发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3分) 15.(5分)答案(略)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16.(3分)答: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答:第①问: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2分);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2分);第②问: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答:“快乐的死亡”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2分)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A、D(答对一项给2分) 六、语言运用题(13 分) 20. (4分)“文化独立性的衰弱(或“丧失”)导致中国文化成为怪胎”或“文化独立性的衰弱(或“丧失”)导致中国文化出现怪现象。(4分。若答“文化独立性的衰弱降低了影响力”或“文化独立性的衰弱使它受制于商业”可得3分,超出字数的可酌情扣分。) 21. (5分。正确选取以“人体部分”为喻的词语造句,1分;写出所取比喻含义, 1分。整体符合要求,5分)。示例:(1)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句中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其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 (2)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句中的“眉目”,取眉目于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事情开始有头绪了。 (3)刘备视孔明为“股肱”之臣,军机大计悉由其出。句子的“股肱”,取股肱为人体四肢重要部位之义,喻指孔明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辅助者。 (4)凭着他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风波。句中的“手腕”,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之义,喻其手段、本领。 22. (4分)提示:最好是课标推荐名著;能揭示名著特点或主题。 《大卫`波科菲尔》——历经坎坷,追寻一生幸福;铭记恩情,回报一路温暖。 《三国演义》——三足鼎立,精彩演绎分合史话;龙争虎斗,乱世方显英雄本色。 《红楼梦》——十年辛酸苦著宏篇巨制,生死离别情,泪洒大观园。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病残之体,钢铁之志,演绎无悔人生。 七、(60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