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学作品阅读(18分) 孟庙的树 孙继权 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 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选自《人民日报》2005年1月22日)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没有写孟庙飞檐画栋的建筑群,而是把重点放在写树的独特景观上,这样写为下文赞扬孟子的思想作了铺垫。 B.孟庙东墙外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柏中有槐,槐中有柏,这表明孟子吸收其它学派的思想,才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 C.文中在描写盂庙的树时,多处运用比喻,这些比喻既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蕴涵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D.“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这句话表明了孟子“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的民本思想却深得人心。 E.本文思路清晰,内容富有人文内涵,语言形象含蓄,能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有较强的感染力。 2、文中介绍了孟庙中的哪些景观?(3分) 3、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分) 4、第⑧段文省略的是孟子名言名句,你能再背写2条么? 本段引用了孟子的许多名句,请问引用这些名句有什么作用?(5分) 5、综观全文,如何理解“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句话的含义? (3分) 五、默写(10分,任选5题,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 ,则远怨矣! 子曰:“岁寒, 。” 3.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4.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莫也, 。” 5. 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 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 六、根据文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4分) 山与水各有各的性格:山, ;水,灵动柔变,波蜿流蜓。山寓意正直,水寓意机智。山的性格是耸立挺拔不畏浮云遮望眼;水的性格是迂回曲折缓缓渗透,水滴石可穿也。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读懂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 。 七、作文(40分)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割的不方正的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发挥联想,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