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期中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 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此情可待成追忆, 。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⑥梧桐更兼细雨,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赵仲卿 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礼之。以功授大都督,寻典宿卫。 王谦作乱,仲卿使在利州,即与总管豆卢绩发兵拒守。为谦所攻,仲卿督兵出战,前后一十七阵。及谦平,进位大将军,封长垣县公,邑千户。 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时塞北盛兴屯田,仲卿总管统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仲卿因是间其骨肉,遂相攻击。十七年,启民窘迫,与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 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其年,从高颎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追奔至乞伏泊,复破之,虏千余口,杂畜万计。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朝廷虑达头掩袭启民,令仲卿屯兵二万以备之。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虏首千余级。 明年,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正,为下所恶。”赐物五百段。仲卿益恣,由是免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功授大都督,寻典宿卫 典:掌管 B.事多克济 克:攻克 C.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 许:答应 D.达头骑十万来寇 寇:侵犯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赵仲卿“法令严猛”的一组是(3分) ①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②鞭笞长史,辄至二百。③官人战栗,无敢违犯④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⑤解衣倒曳于荆棘 中⑥边戍无馈运之忧 A.①②③④ B.②③ 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仲卿虽然性格粗暴,但是作战勇敢,因而受到周代齐王宪的尊敬,受任大都督。出使在利州的时候,发兵抵抗作乱的王谦的部队。他最终打败了王谦,再一次被升职。 B.赵仲卿法令森严,官民都怕他。在塞北总管垦殖荒地一事时,从严要求百姓治田,出现过失的便鞭打甚至是在荆棘中倒拖,手段虽残忍,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C.作战勇猛的赵仲卿也不乏谋略,面对突厥求婚的请求,他使用离间计,分散民心,削弱了战斗力,然后利用各种机会率兵布阵攻打,最终打败了突厥的部队,也因此获得了朝廷的赏赐。 D.赵仲卿被人上表说是暴虐,但是因为他为朝廷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皇帝没有怪罪,相反找了个借口宽慰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正,为下所恶。” 译文: 6.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3分) 达 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虏首千余级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①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②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释:①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②三边:指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 (1)诗中的李中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概括。(2分) 答: (2)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李中丞的形象?请举例说明。(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聂赫留朵夫上大学三年级时,为了写一篇关于土地所有制的论文到姑妈家度暑假。当时他还是一个纯洁的青年,在一次捉人游戏中,他和玛丝洛娃互相吸引,开始了纯洁的恋爱。 B.聂赫留朵夫带着上诉的状子第二次去探监,他对玛丝洛娃说他要弥补自己的过错,决定和她结婚。玛丝洛娃拒绝了他的请求,但还是饶恕了他。 C.聂赫留朵夫采用了同样的方式处理了两处田庄库兹明和巴诺沃,就是把田地以比同县农民在地主那里租到的土地便宜三成的价格出租给农民。 D.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中以后,各方面的处境都有所改善,重要的好处是,她认识了几个对她起良好影响的人,西蒙松就是其中一个。 E.经过聂赫留朵夫的多方奔走,玛丝洛娃终于由服苦役被改判为在西伯利亚近处流放。 9.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三个阶段。请概述聂赫留朵夫从堕落到复活的过程。(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此题实验班做,平行班不做)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判断言语的好坏,关键要体会它有没有深远的意义。 B.一个人能够遵守约定并且施与广博,那么他行的就是善道 C.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田里去除草,往往是人们的毛病。 D.我们不应该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降低要求。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请结合上面选段中有关“操守”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此题平行班做,实验班不做)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②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③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 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注]①横逆:蛮横无理。②反:反省。③此物:指上文所说的“横逆”的态度。奚宜:怎么会。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和礼。 B.孟子主张,在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后,首先要做的是改正自己的错误 C.孟子主张,在遇到粗暴的对待时首先要反省自己,但这并不是对道德原则的否定。 D.孟子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却又遭受粗暴的对待时,可以把对方当成禽兽不与之计较。 (2)孟子在上文中所谈的修身方法,你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上述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 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恣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我们似乎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 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思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舞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恰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庙廊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音。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故事:“张颠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势益振。”当时舞蹈特征是甚么呢?与音乐一样,它主要也是来自异域少数民族的急烈跳动的胡旋舞(“胡腾”),即所谓“纵横跳动”“旋转如风”。从而,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盛唐的草书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么?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高峰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盈华美、婀娜多姿体现的是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其新姿态欣欣向荣。 B.异域少数民族胡旋舞的“纵横跳动”“旋转如风”逐渐形成为盛唐时舞蹈的特征。 C.“秦王破阵”展现的是徐歌曼舞的轻盈,“霓裳舞衣”表现的是急骤强烈的跳动。 D.所谓盛唐之音,主要是对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时代精神的各类艺术合为一体的一种形象性的表述。 12.下列不能说明“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的一项是( 3分) A.当时传入了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 B.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舞衣” C.“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D.或豪壮或优雅的可以吟诵的边塞诗和田园诗 13.下列属于“线的艺术”的一项是(3分) A.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音乐 B.刘(希夷)张(若虚)等人的唐诗 C.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等人的书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