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 B.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然不拘细行,仍然受到人民的敬重。 C.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的战争,力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D.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分) 四﹑( 23分 )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5分) (2)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 琮 晚日低绮霞,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本诗第三句一个“青”字,使全句神采飞扬。试说明“青”字的语法特点,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从全诗看,由望景写到望乡,表达了诗人的望乡之情。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却偏说“不是望乡时”?(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7题。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愣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颗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芯。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着,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岿然挺立的一颗松。 14.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5分) 15.作品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具体说明。(6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16.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5分) 17.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六﹑(15分) 18.下面这段文字中的若干句子语序不当,请找出来进行调整,使语意连贯﹑合理。(6分)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②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④这就是后人将其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答:( )句应调整为 ( )句应调整为 19.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组成排比句。(4分) 例: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 20.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5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 ” 七﹑(60分) 春天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作为高中生,你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思考“春天”的呢? 请你以“春天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