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语文粤教版必修五精题重组卷(第三单元)(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19.“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答:提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
    21.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5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2.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4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下列⑤句话按照合理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24、更换对象,仿写小诗,保留画线词句。(4分)
    例诗: 仿写:
    请不要给我涂脂抹粉,
    施朱则太赤,
    施粉则太白,
    因为呀,我的名字叫——历史
    七、作文(60分)
    25.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有人说,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
    两句话都富有哲理,请你以“高与低”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第四单元测评
    一、基础知识
    1.A(B项中的“卮(zī)酒”读为“卮(zhī)酒”。C项中的“刹(shā)”读“chà”,“纤(qiān)”读“xiān”,两个读音错误。D项中的“喧(xüān)”读“xuān”,拼写错误,“笼(lóng)”读“lǒng”,“角(jiǎo)”读“jué”,三个读音错误。)2.C(A梗一鲠;B井一阱:D迷一弥) 3、A (“铲除”与“土壤”能构成支配关系;“根除”则不能。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馈赠,指赠予对方,没有谦敬意味。“不只是”一词并不能否定其后的对象;而原句需要对“简单相加”进行否定,应该用“不是”。4.C(A为贬义,B用错对象,D理解有误)5.B(A成分残缺,在“经”前加“是”:C“再造……未来”不合逻辑,将“再造”改为“创造”;D因误用连词而成分赘余,“否则”意即“如果不……就”,其后不能出现与前文意思相反的句子,故要么删去“否则”,要么删去“拿不出新的作品来”) 6. C(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授予官职。)
    7. C(辨析古今异义。 A.不行:不能走路。 B.成立:成人自立。 C.区区:拳拳之情。)
    8. B(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A.分别解释为“因为”和“用来”。B.都解释为“我”。 C,分别解释为“比”和“从”。 D.分别解释为“希望”和“心愿”。)9. 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①的,结构助词。②的,结构助词。③它,代词。④助词,主谓之间,不译。⑤它,代词。⑥的,结构助词。)10. D(分析理解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意在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和原因。)
    第Ⅱ卷(120分)
    11.①满足人类生存和享受的需要  ②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③与个人自由、权利、社会进步紧密相连  12.某些有权者通过权利获得财产,或通过权利剥夺别人的财产;某些无权者向有权者  行贿而获得利益。(3分,只写出一方面给2分)  13.C 14.D15、①苏秦出使到楚国,到了几天才被楚王接见。(3分)②谈话结束之后,苏秦就向楚王辞行。(2分)③如今让我吃宝玉一样贵重的东西,烧桂木一样的柴草,通过鬼一样的诣者,见天帝一样的大王。(3分)
    16.①D(3分)  ②相同点: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谈读书的益处(或作用)(1分)  好处:两诗意在说理、谈“观书”体会,但却不着一“书”字,而是巧用比喻,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描写之中。既给人丰富的美感,又给人哲理的启迪。(意思对即可)(2分)17、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五、18、C E(4分)19.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20.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1分;骨气、血性,良心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表述1分)21.(5分)答题要点: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六、22、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23.③⑤①②④(4分,错一处减1分)24、【解析】全诗使用拟人,第一句是祈使句,二三两句相对,是对第一句的具体展开。
    【答案】 请不要对我指手划脚,催我我不会走快,拦我我不会停留,因为呀,我的名字叫——时间
    七、作文(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