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喟(kuì)然长叹 含识之俦 无礼则葸(sī) 风乎舞雩 B.莞尔而笑 孳孳(zī)为善 餍足之道 曲肱(hónɡ)而枕 C.因材施教 饿殍(piǎo)遍野 缘木求鱼 揠(yà)苗助长 D.舜发畎(quǎn)亩 戛然而止 疾首蹙(cù)頞 捭官野史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肄业 掉书袋 计日程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整饬 挖墙角 钟南捷径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C.缘份 泊来品 察颜观色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斫刈 洽谈会 以德抱怨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划线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不可以久处约(节约) B.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骄其妻妾(很骄傲) C.多见其不知量也(很多) 今王鼓乐于此(如果) D.则民不偷(浇薄,不厚道) 岸外而臼中(高大) 4.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 A.且而从辟人之士也 夫子矢之曰 举直错诸枉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今也则亡 请损之,月攘一鸡 时日害丧 C.卒然问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施从良人之所之 畜君何忧 D.衡于虑,而后作 刑于寡妻 行有不慊于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5.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同形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①君子之至于斯也 ②子路问成人 B.③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④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C.⑤夫然后之中国 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⑦什一,去关市之征 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6.下列句子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旷安宅而弗居 A.饭疏食饮水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其斯之谓与? A.而良人未之知也 B.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D.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8.《论语》和《孟子》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与“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四句相对应的成语是 ( ) A.箪食瓢饮 祸起萧墙 引领而望 自暴自弃 B.废寝忘食 祸起萧墙 杀人如狂 自暴自弃 C.箪食瓢饮 萧墙之祸 杀人如狂 自暴自弃 D.废寝忘食 萧墙之祸 引领而望 自暴自弃 9.下列句子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前51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仁政、德治与礼乐教化,创立了儒家学派。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B.“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其心目中一个崇高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以“仁”修身、以“仁”治国的一系列主张,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纲领。因而,《论语》记录了孔子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对“仁”所做的统一的解释。 C.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我国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家。由他及其弟子编成的《孟子》一书,内容涉及到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倡导“仁政”,主张以民为本,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其“舍生取义”的论述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在危难时刻坚持操守、崇尚气节的宝贵精神资源。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临床实践证明,该药品对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头痛、发热等症状具有奇妙的帮助作用。 B.我国目前鼓励发展环保型小排汽车,要求各地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种种限制措施。 C.台湾当局公布的有关大陆记者赴台采访的规定有很多不合理的方面,在办证、登记、申请、采访等诸多环节上都给大陆记者造成很多不便。 D.孔子的“仁学”作为一种以“仁”为本的“律已”的道德要求,作为一条调节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无疑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名句默写(15分) 1. , ,是知也。 2. ,则远怨矣! 3.岁寒, 。 4.夫仁者, ,己欲达而达人。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 7. ,于我如浮云。 8.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 10.民为贵, ,君为轻。 1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 13.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4.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 三、阅读理解(17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6分) 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②孔子豚。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④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节选自《论语?阳货》 【注释】①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曾一度把持季氏的大权和鲁国的政权。 ②归,通“馈”,赠送。 ③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④亟:屡次,多次。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2分) 译文: ②日月逝矣,岁不我与。(2分) 译文: ⑵孔子历来主张“邦无道则不仕”,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视的“乱贼臣子”,称他是“陪臣执国命”。孔子为何还答应他出仕?(2分) 答: 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6分)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②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③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传:古代典籍文献。②刍荛:刍,草;荛,柴。③阱:陷阱,此指陷民于死。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2分) 译文: ②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2分) 译文: ⑵孟子对比文王之囿和齐宣王之囿,旨在说明什么样的道理?(2分) 答: 3.诗歌鉴赏(共5分)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