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阶段考卷 第Ⅰ卷(共30分) 一、语言基础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寒仓(chen) 请柬(tiě) 自惭形秽(huì) 膺品(yàn) B. 打烊(yáng) 惬意(qiè) 眷写(téng) 供应(gōng) C. 一爿(pán) 癖好(pǐ) 横财(hèng) 蹩进(bié) D. 坳开(ǎo) 脊梁(jí) 份外(fèn) 一大簇人(cù)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要学会沉默,学会 的聆听,学会设身处地体验说话者的内心感受,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②所谓羞恶之心就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它警戒人们不要越过善恶的 之外。 ③空虚是道德 的天敌,它让人四处寻找刺激。学习是治虚最好的办法,它让人内心变得充盈。 A.贯注/界线/涵养 B.灌注/界线/修养 C.灌注/界限/涵养 D.贯注/界限/修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计数。 B.张先生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气息奄奄。 C.经过他的点拨,我的思路恍然大悟。 D.老张刚把问题抛出来,大家面面相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汉画像是汉代人雕绘在砖、石头、帛以及铜镜等上面的画像,是汉代人生活的折射,也是其思想、精神。 B.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对佛教格外偏爱,这一方面是与佛教进入中国腹地,受中国本土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佛教本身特质有关。 C.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与他创立的儒学,奠定了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的基础。 D.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1000万千瓦左右,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500万千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孔子、子思、曾子、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趋势。汉初道家是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老子、庄子是阴阳、名、法出现以前的人。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神仙方术信仰由来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与神打交道的专家,他们处在国家的领导层。民间巫术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吃不死之药可以长生,投合上层贵族要求长期享乐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方士们用符水治病,驱鬼祭神,在下层群众中也得到推广,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才出现了《太平经》。此书成书时间约在东汉安帝、顺帝统治时期,此书为集体合作,书成于吉、宫崇等人之手。 道教建立后,沿着两条路线传播。上层路线与历代朝廷、官方相配合,可以称为正统的官方道教。还有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的道教,它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得比较紧。农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宋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属这一类。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与佛教之间长期互相争辩,属于官方道教。从北宋开始编辑道教全集《道藏》多达七千多卷。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民间与官方的道教都很重视符咒、炼丹、气功等。佛教到后期,大乘兴起,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多,引出了许多佛,不止释迦牟尼一位。道教到了南北朝时,神也越来越多,有等级品位,老子这个形象也被塑造得更加神秘,演变成“太上老君”。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老子哲学讲无为、清静、合一,与道教的宗教修养有关,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与道教毕竟有所不同。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东汉末年,汉中张鲁信奉五斗米道,令信徒们念《老子》五千文。念《老子》的也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太平经》,这是一百多卷的大书,内容庞杂,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 5、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一项是( ) A.“道家”名称是汉代司马谈在《论大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的。 B.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C.孔子、子思、曾子等自称儒家,墨子等自称为墨家,老子、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 D.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 6、对原文有关道教的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平经》是道教的系统的理论典籍,成书于东汉,有一百多卷,为集体创作内容庞杂,没有多少老子的思想。 B.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很重视巫术、符咒、炼丹、气功、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C.道教建立后,形成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上层路线与朝廷官方相配合,下层路线在社会下层群众中广泛传播,农民起义往往利用这种组织形式。 D.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是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样,都是随着宗教的发展而从人变成神的。 B.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是因为其哲学思想为道教的宗教修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C.黄巾起义、方腊起义、义和团,都是以《太平经》为指导思想的农民起义。 D.道家的出现,是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发展的结果。 三、课内文言阅读: 8、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则刘病日笃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谨拜表以闻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9、下列各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⑥ 10、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今臣亡国贱俘 C.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 皆山水之奇者 第II卷(共 分) 11、课内文言翻译。(4分)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完成12题。(共6分) 杨諲,华阴人。高祖缙,陈中书舍人,以辞学知名。陈亡,始自江左徙关中。祖琮,绛州刺史。諲初为麟游令,时御史大夫窦怀贞检校造金仙、玉真二观,移牒近县,征百姓所隐逆人资财,以充观用。諲拒而不受,怀贞怒曰:“焉有县令卑微,敢拒大夫之命乎?”諲曰:“所论为人冤抑,不知计位高卑。”怀贞壮其对。又中宗时,韦庶人上表请以年二十二为丁限。及韦氏败,省司举征租调。諲执曰:“韦庶人临朝当国,制书非一,或进阶卿士,或赦宥罪人,何独于已役中男,重征丁课,恐非保人之术。”省司遂依軿所执,一切免之。諲由是知名,擢拜殿中侍御史。 12、翻译:(1)焉有县令卑微,敢拒大夫之命乎(3分) (2)諲由是知名,擢拜殿中侍御史(3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3—14题。 (共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居終南山,与王维唱和较多。②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13、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14、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默写。(10分) (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4)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6分) 剃头匠 覃旭 开始人们只是觉得剃头匠古板:永远理那种过时的发型,永远用那套老锈的工具,永远把摊子摆在街尾的一棵大树下,永远比同行少收5角钱。自从他定期为癫仔理发后,人们又觉得他古怪:龌里八龊臭烘烘的一个癫仔,剃头匠怎么愿意每个月帮他理一次发呢?他不怕把其他客人吓跑吗? 癫仔具体是什么时候来,从什么地方来,人们不知道,只记得他出现的大概时间,和他当时的模样:长长乱乱的发须,被厚厚的灰尘黏结得像枯草,浑身上下包括那条看不出原色的短裤是油腻的土黑色,让人一见就反胃、厌恶甚至害怕。他沿街找吃的,一靠近摊点和门面,就被主人不择手段地轰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