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苏省建湖县09-1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4分)
    13.请分析“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这句话的含义。(6分)
    14.文章最后作者在设想自己是一只俯瞰胡同的鸟儿中结尾,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样的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 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
    一世的项羽。
    C.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
    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D.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
    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16.本文作者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理由的?(6分)
    17.从上文内容来看,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如何理解
    评价他此时所讲的这句话?(6分)
    七、 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好不容易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就因是自己的东西,一页未看就把它束之高阁。心想,以后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以后再看吧。等后来自己想起来要看时却再也寻不到了。
    生活中,你或许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真正拥有的,却看不到它的贵重,不知道好好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遗憾。
    请以“面对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3分)(A项zhuó/zhuó、xiù/chòu、cuán/cuán,B项chuāng/chuāng、liáng/liáng、shǔ/shuò,C项pí/bì、yè/yàn、kēng/háng,D项jiè/jí、lào/là、bó/bó)
    2、D.(3分)(A、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褒义。B、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多含贬义。C、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此人是“本土上的头面人物”,无须回乡。D、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 4分)。参考答案:文化赤字 经济发展 文化影响力 国家形象
    4、(6分)
    (1)(2分)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三个关键词:关心、质量、补贴)
    (2)(4分)①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从质量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②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数额要具体、透明。(从补贴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5、(3分) D(处:隐居 )
    6、(3分) C
    7、(3分) C(“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8、(10分)
    ① (3分)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建造茅竹之屋(或“修建茅竹之屋”、“用茅竹建屋”)居住(或“居住在那里”)。(3分。“负担”“葺茅竹”“居”三个得分点)
    ②(4分) 这就是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行为的原因啊。(4分。“此所以”“晚节”“师范”“万一”四个得分点)
    ③(3分) 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或“与日俱进”),(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3分。“斥”“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三个得分点)
    注意:以上翻译必须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再分点给分。
    9、(10分)(1)(5分)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凄凉景象;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特点2分,手法1分,分析3分)
    (2)(5分)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回答“不一致”1分。点到铺垫反衬的作用和伟大抱负、宽阔博大的胸怀则给满分。)
    10.(8分,每空1分)名句名篇默写
    答案:(1)不悱不发(2)、晓来谁染霜林醉(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仓廪实而知礼节(5)、下自成蹊(6)、波心荡冷月无声(7)、天生我材必有用(8)、蜡炬成灰泪始干
    11、(6分)(1)(3分) 阳光与温情:我在胡同里感受到的亲情、乡情和收获的爱情。母亲和奶奶的呵护;乡邻大度的接纳;妻子的理解与关爱;僧人的念经声和教堂的钟声给我美丽的遐想。
    (2)(3分)难以磨灭的忧郁:在胡同里经历的人生困惑和面对不幸命运的无奈。学会了谄媚和防备;感受了孤独;双腿残废后的彷徨。
    12、(4分)因为(1)胡同记载了我的全部生命,每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情
    (2)说“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为了强调胡同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13、(6分)①胡同与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见证了我的成长和成熟;②胡同密如珠网象征了我暗示了自身的宿命;③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 象征了我坎坷的人生经历。
    14、(6分)(1)表现了对故乡的胡同、对自己过往的人生的无限眷恋;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对彻悟人生真谛的渴望;(4分)
    (2)这样写显得含蓄蕴藉,显得生动,突出文章的主题。(2分)
    15、(3分) C(C项中“鲁莽骄横”并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妥)
    16、(6分)(1)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
    (2)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以上内容每个分句1分,合计6分)
    17、(6分)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2分)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2分)同时在胜利面前的这种得意狂妄,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2分)
    18、(70分)切入分49分,凡文体不规范的文章一律判为42分以下。(其它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居海南,将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建造茅竹之屋居住。每天吃的是番薯芋类,心中不存在住华屋享玉食的念头。他平生没有嗜好,不过是把读图书史册当作游园林,把写文章当作吹奏乐器,到此时也都放弃了,只是喜欢作诗,所作的诗歌内容精妙深刻,形式华丽美妙,看不到老年人的衰老疲惫之气。
    这时我也贬到了海康,子瞻来信告诉我说:“古代诗人,有摹拟古人的诗作,没有追和古人的。追和古人是从我开始的。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爱好的,只好陶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其实丰腴,从曹植、刘琨、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以来,都不如他。我前后共追和了他一百几十首诗,写到那得意处,自认为不比陶渊明差多少,现在将要把这些诗收集起来一并编录成书,用来留给后来君子。你替我记下这事。
    但我对于陶渊明,难道是只爱他的诗吗?对他的为人,我实在有些感想。陶渊明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陶俨等人:‘我自幼穷苦,每因家贫,四处奔波,我性情刚直才智拙笨,与周围多有抵触。自己替自己考虑,必定会给你们留下世俗的祸患,我勤勉了一生而今去世,使你们年幼却要遭受饥寒。’渊明这些话,恐怕是实录啊。我如今真是有这样的毛病,但自己没有及早发现。半生做官,触犯世人,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
    唉,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整衣戴冠拜见乡里小儿。但子瞻作官三十几年,被狱吏困辱,却始终不能悔改以致陷此大难之中,竟想在晚年将精神寄于渊明,这谁能相信呢?虽然如此,子瞻为官,他的去就进退还是可以考察的,后世君子,必有能加以正确评判的。孔子说:“传述古籍而不随便创作,相信而且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把自己与老彭相比。”孟子说:“曾子与子思两人所走的道路是相同的。”小小的行迹,是不足用以议论读书人的啊。
    我小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后学有所成,先父让我向他学习。子瞻曾说我的诗有古人之风,他自以为不如我,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他的诗比李白、杜甫还好,可与陶渊明相比。我虽急奔追随他,却常落在他后面。他和渊明的诗,我能赶上的,也不过一二首啊。
    丁丑年十二月序于海康城南东斋。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