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夜游者 李雪峰 ①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匆匆忙忙吃过了晚饭便熄灯睡觉,一盏盏晕黄的灯很快就接二连三地熄灭了。夜幕上银钉似的星粒显得越来越稠,越来越亮。只几支烟的工夫,村庄便沉进那寂寂的梦中去了。这时还没有彻底睡熟的,只有村庄里那几只余兴未尽的狗。它们把耳朵贴在地上,谛听从大地深处传来的更远的声音,些许的风吹草动,些许的云影飘移,它们就会狂叫起来。狗叫声飘出村巷,飘到庄外冥寂的田野里,瞬间便被夜色给湮灭得无声无息了。 ②在给村庄看青的夜里,我喜欢提着长长的手电筒在庄里庄外踢踢踏踏地走来走去。在月光如水的深夜,在村庄外的野地里,或者在村头的大路上,我常常和一两个孤独的老人不期而遇。他们有的抄着手佝偻着腰身在夜晚里踟蹰而行;有的满腹心事的一个人拖着蹒跚的瘦弱影子,缓缓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遇到过村南大柳树下的四大爷,他总是在庄北的山脚旁晃荡,老迈瘦弱的身子甚至踏不出一丁点儿脚步声。还有那白发稀疏、一脸苍凉的六根爷,他总是在庄南的坟地旁,有时停下来抬头呆呆地仰望头顶的星星或月亮,有时轻轻地长叹几声或者轻轻地咳嗽。 ③我想不明白这些老人为甚么喜欢这样一夜一夜地芜荡,但我并不打扰他们,只是蹲在守青的窝棚里,忍不住一个人反复地揣度:他们如此寂寞地在村庄里夜游,是在怀想曾经的年轻时光,还是在搜寻已逝岁月的影子?是人生暮年的一种不甘,还是灵魂对短暂生命的一种挣扎?是对自己以往生活场景的一种追溯,还是对流年碎影的一种拣拾?…… ④生命的苍凉让我对夜晚深处形影相吊的蹒跚充满了怜悯。我知道,在所有的村庄里,在所有村庄冥寂空旷的深夜里,都有这样的老人在默默地夜游。他们在这村庄四周的田野里劳作了一辈子,生活了一辈子。他们曾经在这村庄里朗声大笑或者破声嚎啕过,也曾经在村庄里主宰过卑微过或屈服过,但一切都离他们远去了。他们曾经嗵嗵作响吓得鸡飞狗跳的脚步,现在甚至吓不息那些草丛中叽叽的虫鸣;他们曾经虎虎生生的腰板,现在甚至挟不动夜晚里的一丝微风。他们像一滴即将被泥土涸干的露珠,像一声转瞬就被冥寂消散的无奈叹息,除了在这空旷无人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怀想,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⑤然而,直到有一天夜晚,当我满腹心事下楼去街上散步时,我才蓦然清楚—— 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啊。他们的前边,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他们的身旁,是他们春种秋收了一辈子的小路和田塍;吹拂他们的,是他们熟稔了一辈子的乡野夜风。村庄、田野、山岗、河流,不但是他们细细咀嚼与回想的真实与熟悉的场景,而且是属于他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月亮、星星、流萤、虫鸣,一直都是他们苍老心灵中永恒的生命天幕。 ⑥而我们呢?浮萍一样被生活的风左右着,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个街道到另一个街道,甚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块大陆到另一块遥远的大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拥有月夜里神定气闲地静静踱游,也不清楚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村庄,甚至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让自己的思绪穿过小区、越过街道、飞过城市,在山野泥土间默默地踌躇。 ⑦但我一直梦想着。 14.文章写到了夜游时的寂寞,请问前两段是如何表现这种“寂寞”的?(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请简要作答。(6分) 16.本文行文自然,层次清晰,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17.文章以“但我一直梦想着”结尾,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尾好,有人则认为这样的结尾不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六、语言运用(15分) 18.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得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 25字)(4分) (新华网温哥华2月20 日体育专电)孤军备战的小将周洋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封锁,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首次参加冬奥会就缔造了令人心醉的"纪录之夜”,为征战温哥华的中国代表团送上超越历史的单届冬奥会第三金。 在冬奥会冠军、领军人物王蒙因为犯规无缘决赛的情况下,18岁的周洋以创奥运会纪录的两分16抄993率先冲过终点,中国女队朝着包揽冬奥会4枚金牌的宏伟目标挺进。韩国选手李恩星和朴胜义只能甘拜下风,拿走银牌和钢牌。 在创纪录的成绩和创纪录的第三金之外,周洋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妁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 米冬奥会冠军。 19.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5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 20.仿照前面的句子,仍以"美”为话题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前句相同,井能与前句结合形成旨意统一的语段。(6分)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坍塌破败的大桥旁; ; 。 ;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海难的幸存者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两天过去了,也不见有船只的影子。不得已,他好不容易在岛上建了一个简易窝棚安身。当他从树林里兜着一大堆果子回来时,却发现他的窝棚起火了,浓烟滚滚,他的心血全被熊熊的大火吞没了。他禁不住仰天长叹,沮丧的坐在海滩上,一直到黄昏。在夕阳的余晖下,一艘轮船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他得救了,因为船上的人看见了岛上升起的浓烟,并把它当成了求救信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正定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A.屏气bǐng 摒弃bìng 并蒂莲bìng秉烛待旦bǐng B.黄鹂lí 黎明lí 霹雳舞lì磨砺意志lì C.驼绒tuó 滂沱tuó 拓荒者tuò脱颖而出tuō D.翌日yì 游弋yì 溢洪道yì逸兴遄飞yì 2. A A.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符合题意。B趋之若鹜: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词褒用。C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张冠李戴。D安步当车: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指有闲情逸致。不合情理 3. B(A语序不当,应为“……继世界杯夺冠后又在韩国的土地上……”;C句式杂糅,改为“由……决定”;D重复赘余,“多年来”与“夙愿”) 4. A. 首先,整体阅读这6个句子可知主要论述的是中国画中的线条运用的特征。再看①④⑥是在举例(“例如”“又如”“又如”可决定①在前,由②决定⑥在④之后),③是一个总起句,②是对⑥的补充,⑤中“西洋画就不然”可知是对前面中国画特征的反向论述,由此知道⑤在最后且与题干“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相接。 5.C(解析:A“人员队伍”“对进口依赖程度高”,说法有误;B颠倒因果之后,结果并不能说明“说明国产机组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问题大”,而且“都”太绝对化;还有原文说“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并不等于“问题大”;D原文说“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 将其理解为“普遍经营困难并且出现亏损”,“甚至”不等于“都是”“并且”用错) 6.C(解析:A虽然气候组织认为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但从全文来看我国在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并非处于领跑地位;B由原文第三段可知,中国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也并没有占据领跑地位;D由原文第六段可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策引导) 7.B(解析:有的光伏发电的上游企业直接倾倒有毒的副产品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理应加强环保要求,而不是因噎废食停止推广光伏发电,故推断有误) 8.A(寝:搁置,扣压 ) 9.C(③是种皓镇压叛乱,⑤⑥是治理少数民族地区) 10.C(乌桓归附是在种皓调任辽东太守后) 【参考译文】种皓字景伯,是河南洛阳人。汉顺帝末年,做侍御史。当时朝廷所派遣的光禄大夫杜乔、周举等八位使臣,向朝廷检举了很多人,而大将军梁冀和很多宦官交互为他们请求开脱罪责,案件都被搁置。种皓自己凭借侍御史的职分支持案件侦察和检举,决心审查惩处奸邪违法之人,就又弹劾被八位使臣所检举揭发的蜀郡太守刘宣等罪恶昭彰之人,按律应当斩首。又上奏请求皇帝下令四府分条列举近臣父兄及其亲近之人做刺史、太守特别残暴而又腐败不能胜任官职的,或免官或贬谪一律审查治罪。皇上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独驾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有所疑虑不想同意,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种皓于是手执利剑挡住车子,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事关民命。现在常侍您来接太子却无诏书信物,怎么能知道您不是处于歹意呢?现在我只有一死罢了。”高梵理屈词穷,不敢回答,骑快马回去上奏。诏书下达后,太子才得以离开。杜乔回家后叹息不已,面对种皓临事不惑而惭愧。皇帝也赞赏他遇事稳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出京做益州刺史,向偏远少数民族传达皇恩,使他们开化明理,岷山一带杂居的部落都感怀接受汉朝恩德。那白狼、槃木、唐菆、邛、僰等国,自从前刺史朱辅死后风俗依旧,与汉疏远;种皓到任,于是再次向他们传布皇恩,使他们开化亲汉。当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铸成带纹饰的金蛇,来献给梁冀,种皓检举揭发逮捕了他,快马上报朝廷,但二府畏惧怯懦,不敢审查此案,梁冀因此怀恨种皓。恰逢巴郡人服直纠集徒众好几百人,自称“天王”,种皓和太守应承讨伐捉拿这些人,没有成功,官吏有很多人被伤害。梁冀因此陷害他,传令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救他们:“我听说讨伐中吏卒很多被伤害,这并非种皓和应承的本意,实在是由于县里官吏惧法畏罪,苦于征讨,才导致这些损失。近来盗贼蜂起,各地不断。种皓、应承因为率先讨伐大奸贼,而自身获罪,我担心这样会损伤州县讨伐盗贼的心意,(之后他们)会一块掩盖真相,不再尽心朝廷。”梁太后看了奏章,就赦免了种皓、应承的罪过,只是罢了他们的官罢了。 后来凉州羌人起事,朝廷以种皓为凉州刺史,很得老百姓的欢心。后来被朝廷征召应当升迁,官吏和百姓到宫殿前请求他留任,太后感叹说:“从来没有听说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答应了他们。种皓又留任了一年,后调任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他至汉阳界,种皓和他们行礼告别,走了千里也不能够乘车。等到了汉阳郡,在羌胡人中行开化之风,禁止侵略抢劫。升迁为使匈奴中郎将。当时辽东乌桓造反,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望风披靡、全部归服,在汉阳界迎接拜见。以后因某事犯罪被免官回家。 匈奴侵犯并、凉两个州郡,汉桓帝提拔种皓做度辽将军。到了军营,先说明传达皇帝的恩宠信义,诱导降服所有的胡人部落,他们当中有不臣服的,然后加以讨伐。羌族人当中在这之前有被生掳在郡县当作人质的,全都遣返回家。诚心诚意地怀柔安抚,讲求信用赏罚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都来归顺服从。种皓于是撤除烽火台、瞭望台,边境从此安然没有警报。 11、(1)种皓、应承因为率先讨伐大奸贼,而自身获罪,我担心这样会损伤州县讨伐盗贼的心意,(之后他们)会一块掩盖真相,不再尽心朝廷。 (2)羌族人当中在这之前有被生掳在郡县当作人质的,全都遣返回家。 12、(1)本诗中的“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意思对即可) (2)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才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强化了抒情的力量。(意思对即可) 13.略 14.第一段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村庄的寂静,借此烘托出夜游时“寂寞”的氛围,(2分)第二段通过写夜游者在夜里拖着蹒跚瘦弱身影孤独而行的动作和情景,直接表现出夜游者的寂寞(2分) 15.夜游时孤独寂寞,无人相伴( 2分),但他们夜游时所见都是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真实场景(2分),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能够感受到永恒的生命(2分) 16. ①全文以“夜游者”为线索/围绕“夜游者”展开。(1分)②先描写寂静的村庄和孤独寂寞的夜游者(1分)③接着写我对夜游者认识的转变过程(1分)由不理解到同情怜悯再到理解他们的幸福(1分)④批判当下沉静生活及纯真心灵世界的丧失(1分)⑤最后抒发作者的追求与向往(1分)。 17.这是一道开放题,明确观点1分,理由充分4分,表达层次清楚1分。 观点一:这样的结尾很好。文章以一个短句独立成段结尾,干脆利落,却使文章意味绵长,引发读者思考,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夜游者能够享受宁静时光、拥有心灵世界的生活的向往。 观点二:这样的结尾不好。因为这样的结尾太突兀,让人感觉话未说完,文意未尽。文章倒数第二段联系自身描绘目前的生活状态,之后用“我一直梦想着”将全文结束,而“梦想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作者并未有交代明确。 18.周洋获得短道速滑冠军,创下纪录,为中国添上第三金。(周洋1分,短道速滑1分, 获得冠军1分,创纪录1分,为中国添上第三金1分。) 20.示例: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山,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 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平凡少女的笑靥里。 19.(1)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些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2)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每句2分,要求提出言之成理的不同见解,语句不通顺扣1分。(1)一定要是与众不同的看法;(2)句式表述尽量和"示例"相同。) 21、思路点拨: ①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次的偶然,有的给你带来不幸,有的给你带来好运。不幸也好,好运也罢,我们都要坦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②幸与不幸之间仅隔了一层纸的距离,正面是幸反面不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