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鹤岗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鹤岗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9分)
    根 艺
    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根艺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其鲜明独到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根艺与绘画一样,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创造是它们的主要特征。所谓发现和创造,就是表现形体。对造型艺术,鉴赏者又都是通过视觉对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的,这是它们的共同审美特征。中国画的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它是画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技巧,通过笔、墨、纸以及墨法、空白等在平面的画幅上创造的一种美感;而根艺大都又是立体形式的,它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所以根艺和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绘画是以两度空间反映现实,而根艺大都又是以三度空间反映现实,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具有空间立体感的根艺,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描绘表现对象的活动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因此,根艺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必要对现实的根材进行更集中、更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以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所以,鉴赏一件优秀的根艺作品,也应该是通过概括单纯的艺术形象,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领悟根艺美术家所要表达的自然根的丰富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根艺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因此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的是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同样也表现了根艺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根艺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片刻,为了获得生动具体的审美效果,它总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它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根艺的动态美。动态使根艺形象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实例。这是根艺美术以静态的造型来表现运动,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鉴赏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具有审美的价值。根艺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比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艺作品的表现力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的形态。由于根材是根艺美术作品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艺美术家在创作时,应十分重视把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和整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考虑。
    1.下列各项中关于“根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艺是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造型艺术,用有自然美的根材形态来创造多彩的形象。
    B.根艺通过塑造静态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观赏者通过视觉对塑造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
    C.作为造型艺术,根艺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动态行为的瞬间,具有动态美。
    D.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是根材,美术家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就会塑造出怎样的艺术形象。
    2.本文认为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根艺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
    B.创作根艺,对根材进行集中、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中。
    C.根艺的动态美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实例。
    D.根艺的单纯是指外在形体,丰富是指艺术家、欣赏者再造的艺术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艺具有空间立体感,比绘画更具体生动,但不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
    B.欣赏根艺可从不同侧面、角度、距离进行,所以根艺本身表现出含意的丰富性。
    C.中国画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根艺大都是立体形式的,两者反映现实的维度不同。
    D.根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决于根材自身的价值和根艺美术家的艺术水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太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梁太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梁太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于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
    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咸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在曹日,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咸以为善政之所致也。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殓;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谥曰贞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发单函候问函:书信。
    B.不数日,友谦赤族族:灭族。
    C.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权:权势,权力。
    D.四封大稔稔:庄稼成熟。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汉宾“胆气过人”和“不逾法度”的一组是
    A.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 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
    B.忽余卑位,不亦甚乎 斩其言者,拒而不从
    C.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 飞蝗去境,父老歌之
    D.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 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汉宾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梁太祖将朱汉宾选入帐下。在攻打兖州和郓州时,又委任他做军使。后来朱汉宾和众将领攻打蔡州叛贼建立战功。
    B.冀王朱友谦入朝后,在宴席上倨傲无礼,说了一番让朱汉宾气愤的话,朱汉宾忍无可忍,与之发生冲突。后来经元行钦调解才停止。
    C.朱汉宾做右卫上将军时,枢密使安重诲正受重用,朱汉宾暗中结交他,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后来安重诲被杀。
    D.朱汉宾晚年回到洛阳,府宅在怀仁里。那里高屋相连,大树枝叶相交。他的生活怡然快乐。最终得以颐养天年,六十四岁去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 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⑥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布幅。
    8.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背诵默写(10分)
    1、女也不爽, 。 2、寄蜉蝣于天地, 。
    3、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辘辘远听, 。
    5、人生如梦, 。 6、莫听穿林打叶声, 。
    7、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9、 ,瑞脑销金兽。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乙 选考题
    请从下面11、12两道题中,选定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将此题中选择题的答案写在二卷答题纸上】
    11、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瓦尔特•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他像一枝箭,穿过一层厚厚的藤叶与尖利的荆棘,沉沉地跌坐在一堆石子上,脸与双手都被荆棘划破了。靠头顶上缠绕的藤枝掩护,他尽可能地快爬,想离战场远一些。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瓦尔特•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这时,瓦尔特•施那夫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寒冷难熬。接着迷迷糊糊,噩梦不断。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有个女仆吓得张大了嘴,两眼直瞪,一动不动,手里的杯子砰然掉在地上。其余的人,都跟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
    开始,就这么一声惊呼,由八个不同的嗓音同时发出的惊呼,骇得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紧接着,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瓦尔特•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这是黎明前寒冷的时刻。矮树丛中,有许多人影在悄无声息地偷偷移动,黑暗里,不时有一两把铜铁利器的尖梢,被缕缕月光照得闪闪发亮。
    突然,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瓦尔特•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瓦尔特•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遍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使施那夫斯的形象真实鲜明。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都很精妙,请说明这些描写的内容和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光辉译者心 陶澜
    ①余光中常说诗、散文、评论、翻译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间,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世界。他翻译作品产量极为丰富,有中译英的中国现代诗,也有英译中的英美诗歌,《土尔其现代诗选》,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王尔德的戏剧《理想丈夫》、《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等等。
    ②他还是那本赫赫有名的《梵•高传》的中译本第一人。
    ③余光中大学毕业两年后的那段时间,他的妻子范我存一直不在他身边,日益浓郁的思念之情把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推向了深渊。“那是我一生最烦恼的时期,身多病而心常乱,几乎无日安宁。”就在这个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读到了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英文本。正是这本书,使余光中像崇拜梵•高的绘画一样崇拜起梵•高的“苦难”来。他决定翻译此书。他把自己的大计划与梁实秋先生商量。恰好梁实秋先生也读过这本奇书,可是觉得书太长,又牵涉到许多西方艺术史上的专业问题,就劝初涉译事的余光中不如节译算了。但余光中认定,一本书既然值得翻译,就该全译,否则干脆不译。
    ④一动手翻译,果然艰难。余光中后来回忆道:“本已身心俱疲,又决定要揽下这么一件大工程,实在非常冒险。开始的时候,只觉不胜负担,曾对朋友说:‘等到我译到梵•高发疯的时候,我自己恐怕也要崩溃了。’可是随着译事的进展,我整个投入了梵•高的世界,朝夕和一个伟大的心灵相对……在一个元气淋漓的生命里,在那个生命的苦难中,我忘了自己小小的烦恼……就这样,经过十一个月的净化作用,书译好了,译者也度过了难关。梵•高疯了,自杀了,译者却得救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