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09—201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简要分析第二联中“扫”字的妙处。(3分)
    (2)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3分)15.默写(4分,任选四小题)
    (1)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
    (4)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
    (5)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注释: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6、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4分)语言表达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历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生与死是最丰富、最悲壮、最动情的话题。人世间的所有悲欢冷暖和人生的全部感悟,尽皆包含其中。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难”的豪迈悲壮,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断肠凄婉, , 。
    七、 (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普通农妇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妇,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让九州动容。
    许多青年人大都心怀高远理想,意欲成就不朽功业,但由于不能坚持行动,终于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有人说,持续行动可以影响你的未来,可能影响中国的未来。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A中pō,léi/lěi,jiè/xiè; B中zhòng, shí/shè,bó; C中shū/zhù,jué/jiáo,káng/gāng;D中mài,píng/bǐng,lòu/lù)
    2.C(A、桅杆 B、唉声叹气 D、诚惶诚恐)
    3.D(不免:免不了,能作谓语;未免:表缓和的语气,有“实在不能不说是…”之意,不能作谓语。 奥妙:强调神秘;奥秘:强调深奥微妙。 琢磨:反复思索;捉摸:猜测,预料。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以便: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中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解析】叙述中的人称,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根据作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形式。第一人称叙述是指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都是“ 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但第一人称中的“ 我”,有时指作者自己,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或全文的线索人物等。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第三人称叙述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这种形式的散文很多,高考涉及到的散文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事实上,三种叙述方法常常是相互交叉使用的,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为主的,常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19.(4分)例示: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
    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慷慨激昂。
    七.作文(50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