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09—201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09—201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36分)
    一、(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湖泊/水泊梁山  累赘/连篇累牍  押解/浑身解数
    B.隆重/安土重迁  拾遗/拾级而上  菲薄/日薄西山
    C.纾难/别出机杼  咀嚼/咬文嚼字  扛枪/力能扛鼎
    D.脉搏/一脉相承  屏风/屏气凝神  泄露/藏头露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逾庖而宴 桅竿 力能扛鼎 毁家纾难 B.哀声叹气 衣砧 衰鬓先斑 绰约
    C 水面清圆 萦纡 自出机杼 或棹孤舟 D.诚皇诚恐 箜篌 茕茕孑立 梵文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推”可以无声,“敲”就 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②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 ,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③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是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 。
    ④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的发出声音, 借助声呐来察知周围的物体。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
    A. 不免 奥妙 琢磨 从而B. 未免 奥秘 琢磨 从而
    C. 未免 奥秘 捉摸 以便D. 不免 奥妙 捉摸 以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十七大”以来,中纪委严肃查处了刘志华、陈同海等大案要案,为国家挽回巨大经济损失,这些成绩目共睹,不容置喙。
    B.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完全符合有关国际法的规定,同时也是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里常年有大量中国商船驶过。
    C.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圣诞节,过惯了大大咧咧生活的欧美人也开始捂紧钱袋子,只给孩子购买礼品,自己则能省则省。
    D.美国目前的救市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为两个多月前的3500亿用于拯救美国金融
    业、刺激美国经济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都非常不便。
    B.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所有的地铁站都加强了警戒,大批携带武器荷枪实弹的警察牵着警犬守在地铁入口处。
    C.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D.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纪录。
    二、 (每题3分,共9分)
    “生态建筑”如何“生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而“生态建筑”,有人也叫它“绿色建筑”,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我们经常提到或者听到“生态小区”、“生态建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些东西,它们又是如何实现“生态”的呢?
    “绿色建筑”,跟绿化无关
    许多人理解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似乎就是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建筑环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跟绿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中,美国的“LEED认证”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认证体系,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能源与环境的领先设计”。它追求的是在建筑的整个建造和使用期限内,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而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高档小区”,种植名贵的花草,需要昂贵的维护费用,虽然看起来非常“绿色”,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反倒最不符合“生态建筑”的理念。
    生态建筑的关键
    显然,“生态建筑”也好,“绿色建筑”也罢,强调的都不是把建筑修得更漂亮、更气派。它的核心是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途径,对整个自然界实行生态保护。但是,追求方便舒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生态建筑”也无法以牺牲建筑的功能为代价。比如,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而强行不许使用空调,是不现实和不必要的,这也不是“生态建筑”的目标。
    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高科技的应用是根本途径。比如说,如果大量使用透明玻璃,那么对自然光的利用率就会增强,从而降低照明用电。但是用玻璃代替墙,一方面需要玻璃的强度足够大,否则玻璃易碎的话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就无法保证;另一方面,需要玻璃的隔热效果足够好,否则对空调和暖气的需求就会增加,而这又会增加能源消耗。同时,生产强度和隔热效果满足要求的玻璃和生产普通的墙体材料相比,生产成本和消耗的资源可能会更高。只有把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可以说,“生态建筑”的评定标准,既然是“领先设计”,那么就会随着建筑材料和能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建筑用于人,“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概念,也必将要通过人的努力和牺牲来实现。“生态建筑”鼓励节能的交通方式,如公交、拼车、自行车等途径,如果所有人都把驾车作为追求的话,建筑设计中为节能而做的所有努力都大打折扣;而节约与循环用水、分类回收废品等等这些,也都是要靠使用者的“生态意识”来保证的。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应该是一个噱头,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应用与人类日益增强的生态意识的结合。当政府、社会和公众都对“生态建筑”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有意识地去追求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会得到贯彻。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 第19期,有删节)
    6.下列关于“生态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建筑”,也有人叫它“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的要素。
    B.“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建筑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跟绿化没有什么关系。
    C.现在有许多“高档小区”,种植名贵的花草,虽然看起来非常“绿色”,反倒最不符合“生态建筑”的理念,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
    D.无论是“生态建筑”还是“绿色建筑”,它们的核心都是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途径,对整个自然界实行生态保护。
    7.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的“LEED认证”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它追求的是在建筑的整个建造和使用期限内,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
    B.“生态建筑”也不能以牺牲建筑的功能为代价,因为追求方便舒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C.,高科技的应用是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的根本途径。尤其在一些建筑材料方面。
    D.“生态建筑”不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应用与人类日益增强的生态意识的结合。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有些小区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小区”。
    B.“生态建筑”、“绿色建筑”都想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不许使用空调也是合理的。
    C.要想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需要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
    D.要想实现“生态建筑”这一概念,就需要人的努力和牺牲,因此以后我们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苏轼文集》)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私:暗中勾结
    B. 独恨其不蚤耳 恨:遗憾
    C. 增曷为以此去哉 曷:什么
    D.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矫:掩饰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而擢以为上将 自以为得之矣。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诸侯以此服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1、下列句子全都属于作者认为“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②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③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
    ④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
    ⑤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⑥ 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心为义帝,但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项羽不得不杀了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D.苏轼既批评了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反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也肯定了他在项氏霸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分)
    四.(15分)
    13、把上面文言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分)
    译文: 。
    (2)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3分)
    译文: 。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答柳恽
    吴钧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