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客观试题)和第Ⅱ卷(主观试题)两部分。第Ⅰ卷26分,第Ⅱ卷9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客观试题答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分别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 第Ⅰ卷 (选择题26分) 一、(14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捡拾/拾级而上 隆重/安土重迁 稽首/滑稽可笑 B.脉搏/一脉相承 咀嚼/咬文嚼字 湖泊/梁山水泊 C.拜谒/殚精竭虑 纾难/别出机杼 募捐/蓦然回首 D.信笺/浅尝辄止 虎踞/前倨后恭 辱没/繁文缛节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部署 撒手锏 两全其美 伶牙俐齿 B.蔓延 满堂彩 胸无城府 直截了当 C.安详 拌脚石 英雄辈出 诩诩如生 D.匮乏 辩证法 出其不意 经典著作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了更好地实现古典诗词的 ,教育部语用司决定 大学生和社会力量为经典诗词谱曲,实现古典诗词与时尚流行元素的 , 达到推广中华文化经典的目的。 A.传播 调动 接合 从而 B.传播 发动 结合 从而 C.传承 调动 结合 因而 D.传承 发动 接合 因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商业公司一般只让自己的业务员开拓市场,而不让其控制客户,以防备他们另起炉灶。 B.因为被双规官员的情况仅在小范围内公布且语焉不详,民众的猜疑也就四处流传发酵。 C.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 D.虽来自非洲小国,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能在霸权面前保持尊严,从不低三下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6.下列各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制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7.《红楼梦》中薛宝钗说:“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下列对其中划线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工部,杜甫,唐代诗人,曾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B.韦苏州,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为苏州刺史,故也称韦苏州。其诗风格闲淡简雅。 C.温八叉,温庭筠,晚唐词人,“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其词风格浮艳靡丽。 D.李义山,李清照,南宋词人,其作品往往主题凄切,文辞难懂。其词风格隐晦含蓄。 二、(6分,每题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0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200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8. 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 “和”既可作“适合” 讲,亦可做“和谐”解。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 “礼”的本质是一致的。 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9.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 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三、(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力。俺答①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未几,丁父忧。户部侍郎李幼孜欲媚居正,倡夺情②议,居正惑之。诸翰林皆以为不可,弗听。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被逐去。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帝诏谕群臣,再及者诛无赦,谤乃已。帝初即位,冯保朝夕视起居,小捍格,即以闻慈圣。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节) 注释:①俺答,明时鞑靼首领。②夺情,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俺答款塞,久不为害 款:招待 B.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责:督责 C.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贷:宽恕 D.居正皆右之 右:尊重,重视 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居正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①少颖敏绝伦 ②用张佳胤往抚即定 ③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 ④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⑤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 ⑥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