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混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呀!” 这声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成里极少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长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没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三分中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七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是我的衣袋里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生活费给我,我却将它们全部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 了口。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有了钱,我跟父亲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他有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 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有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分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 个小时不缴清欠费,应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给我买的手表做抵押,谁知网吧老板却不屑一顾。父亲指着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 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的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油印玩什么游戏?乡吧佬!”这时我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觉得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假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借去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里我到哪里去弄钱去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的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19.透过“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一句我们可以想象到父亲当时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0.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1.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是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22.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谈一谈。 五、语言运用(6分) 23.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拟写一个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语言简明。 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观点: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几年你能从报刊.网络上看到学术界弄虚作假的现象屡屡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东拼西凑的,有的不仅抄中国的,还抄袭外国的,一个国家学术界的风气如此浮夸,科学文化事业有如何能繁荣?须知根深方能叶茂,踏踏实实做事、做人方能有所成。环顾四周,哪一位功成名就者不是靠踏踏实实的努力才有今天的业绩的? 请以“踏实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 2.A[解析](A中“雀”应为“鹊”,“减”应为“简”,“志”应为“致”,“梁”应为“粱”;B中“嘻”应不“嬉”,“查”应为“察”,“鹜”应为“骛”;C中“手”应为“首”,“尤”应为“犹”,“截”应为“节”;D中“循”应为“徇”,“粟”应为“粟”) 3.C 4.A(分崩离析:有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在危急时,众人随之加以陷害,与“落井下石”意思相近。) 5.D[解析]A第一分句时间与地点语序不当。B项关联词语误用,“尽管”应改为“即使”,“开始”与“初衷”重复,去掉“开始”。C项不合逻辑,“成败与否”应改为“成功与否”或“成败”。 6.B(注意空间顺序) 7.B 8.D 9.A 10.A[B项仅仅说“生产基因产品”是不够的。C项只谈到“基因经济”的另一名称和它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是对“基因经济”概念的准确理解。D项与原文不符,基因经济不仅是“研究”,更重要的是“开发”和“生产”。] 11.C[首先从文章整体出发找出与主题要求有关的内容范围,有关基因经济“价值”的表述主要在第二段中。通过快速浏览以及把选项与文中有关内容的对照,可很快判断A、B、D三项表述在原文第二段中都可以找到依据,属“价值”的范围。C项“发现了人类基因组的几万个功能基因”不属于“基因经济”,也就不是“基因经济”的“价值”;仅仅“发现了人类基因组的几万个功能基因”也不会“创造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关键在于“利用”,故其表述也与要求不符。] 12.B[B项理解是错误的。文中多处提到“价值”“销售利润”“销售额”并不是“旨在说明基因经济确实满足了人们实际的消费需要”,而是说明了“基因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表明了它在社会段内容起到提示作用)。A、C、D三项可以分别在第一段、第三段和第四段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13.A(外出求学) 14.D(A表示陈平贫而好学,B表现治理之才。C好交友) 15.B(张仲提出质疑,是借钱而非送钱) 16.(1)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3分) (2)船夫见他一个美男子独自行走,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应该藏有金玉宝器,就盯着陈平,想要杀掉他。(4分) 17.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雨中,流露出喜雨之情;雨后,直抒了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之情。 18.略 19.父亲当时的感惜是复杂的,既有对“我”不务正业迷恋于网吧的气气愤,又有对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的忧虑,还有强忍激动实施对“我教育方案的克制等。” 20.“我”是一个曾经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然而能够改正错误的农村青年。“我”借进城学习微机之机迷恋于网络游戏,置方老板的批评于不顾,经常玩个通宵达旦,说明了“我”已经成了一个网痴。当父亲与“我”同玩游戏的窘态教育了“我”之后,“我”又能痛哭失声,改正错误。这说明“我”是个有改过自新的勇气的青年。 21.① “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伏笔。②“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有了钱,我跟父亲如何生活?”为后文父亲欠费有无力偿还而遭到老板逼迫和别人讥讽作了铺垫。 22.第一种观点: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心,更具震撼性。 第二种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 23.示例1: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 示例2:人们盲目追随时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心态浮躁。(5分,观点不明确不给分,语言不简明酌情扣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