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鸿hóng 水龙吟yín 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 B.拍遍piàn 倩何人qiàn 鲈鱼堪脍guì 季鹰归未wèi C.元嘉jiā 永遇乐lè 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 D.仓皇huáng 佛狸祠cí 神鸦社鼓gǔ 尚能饭否fǒu 2、下面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鹰------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寄奴------刘裕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达自己虽年事已老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C.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业绩。 D.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3、对下面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 B.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不能买田置屋,建立功业,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4.默写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 , 。 (2)可惜流年, , 。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 (4) ,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清照词两首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1)瑞脑销金兽( )(2)有暗香盈袖( )(3)乍暖还寒时候( )(4)凄凄惨惨戚戚( ) 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 ,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 B.“薄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 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默写 (1)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 , 。 (2)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