⑼然而,我发现希腊到处全是这种石头。从德尔菲的太阳神庙到苏纽的海神庙,从埃皮达洛夫洛斯的露天剧场到迈锡尼的损毁的城堡,它们简直全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可是这些石头早已经老了。它们残缺和发黑,成片地散布在宽展的山坡或起伏的丘陵上。数千年前,它们曾是堆满财富的王城,聆听神谕的圣坛或人间英雄们竞技的场所。 ⑽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他们保护这些遗址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一棵石柱在一千年前倒在哪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当然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不管。常常会有一些“文物医生”拿着针管来,为一些正在开裂的石头注射加固剂,或者定期清洗现代工业造成的酸雨给这些石头带来的污迹。他们做得小心翼翼,好像这些石头在他们手中依然是活着的需要呵护的生命。 ⑾他们使我们认识到,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认识到这些,便会感到我们已身在历史中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 ⑿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震撼。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被时光磨砺得分外粗糙的巨大的石块与齐腰的荒草混在一起。然而,正是这种历史的原生态,才确切地保留着它最后毁灭于战火时惊人的景象。 ⒀今天,入夜后如果我们在遗址点上篝火,我们的想象还会进入那场以情杀为背景的毁灭性的内战中去。于是我想,如果把迈锡尼交给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把迈锡尼散乱的石头好好“整顿”一番,摆放得整整齐齐;再将倾毁的城墙重新砌起来;甚至突发奇想,像大声呼喊着“修复圆明园”一样,把迈锡尼复原一新。如若这样,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 ⒁这是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2分) 答:历史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2分) 答 17.作者在第(11)自然段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阅读第⑹到(13)自然段,说说作者发现了哪些非同寻常的细节?感受到了哪些历史?(4分) 答 18.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作者在文中第(13)自然段设想了“我们”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2)联系全文,在第(14)自然段空格内填写一句话,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能概括启示,不超过20字。(2分) 19.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文中第4自然段进行赏析。(8分) 答 六、选做题(6分,2小题任选做1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食堂“三嫂”获港大“荣誉院士” 去年9月22号,香港大学将“荣誉院士”的荣誉,隆重地授给了一位82岁的退休老太太袁苏妹。过去很少人知道袁老太太的名字,因为她丈夫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大家平时都亲切地称她“三嫂”。当天,三嫂被安排压轴出场,与她同台领奖的,有汇丰银行曾经的行政总裁柯清辉,以及曾经获得铜紫荆星章的资深大律师郭庆伟。 与这些政商名流相比,三嫂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她一生只会写5个字——自己姓名和“三嫂”,从29岁到73岁,在香港大学的大学堂宿舍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44年如一日在许多日常生活琐事上关爱着学子们。学生开晚班饿了,她会给他煲一罐莲子鸡汤补脑;学生病了,她会用几个小时给他熬药;学生开派对过了下班时间,她会等到派对结束,再独自进去清理地板上的啤酒、零食和污渍;学生离校几十年,她还记得他们的名字……正因为如此,也仅因为如此,却感动了港大,感动了港大高层,感动了港大每个老师,感动了港大历届学子,以全票通过,被授予“荣誉院士”称号。在颁奖台上,这位82岁的普通老太太,被称作“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的独特贡献,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学生的生命”的人,是“香港大学之宝”。 作为宿舍助理厨师和服务员的退休老太太袁苏妹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引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用1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表述。 2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100字左右。 《武汉晚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 “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七、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一个民族只关心眼前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能够经常“眺望远方”才是有希望的。请以“眺望远方”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醴陵二中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答案 1.B (A讷nè;C贮zhǜ;D靓jìng,炽chì,济jǐ ) 2.D((A.名闻暇迩—名闻遐迩;B,耳熟能祥--耳熟能详;C. 脉胳-脉络。) 3.B.(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之误。) 4.A(B“所以”多余;C单谓语与双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D搭配不当,“违法行为”不能“维护”) 5.A 6.B 缘:机会。 这时刘勋的兵力在江淮之间是很强大的。孙策非常厌恶他,便派遣使者携带厚礼,送信劝说刘勋说:“上缭的土著宗族屡次欺负我方,我恼恨他们已有好几年。现在我去袭击它,路途多有不便,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来讨伐它。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请您出兵作为外援。”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又得到孙策送来的珠宝、葛布等珍贵礼物,很是高兴。内外官员都来庆贺,而刘晔独独不这样认为。刘勋询问他为什么,刘晔回答说:“上缭虽小,但城池坚固,很难进攻,防守容易,不是十几天就能攻克的,攻击太久了就会造成在外作战的士兵疲惫,而自己国内空虚的局面。如果那时孙策乘虚袭击我们,我们的后方肯定坚守不住。这样将军前进则被敌人挫败,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您执意出兵,灾祸现在就到了。”刘勋不听从刘晔的劝阻,兴兵攻打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的后方。刘勋穷困窘迫,只好投奔太祖。 太祖到达寿春县,这时庐江郡境内有山贼陈策,手下有几万民众,依凭险要地势据守。以前曾经派遣副将前去进剿,没有能够攻克。太祖询问部下可不可以讨伐山贼。刘晔说:“陈策这些毛贼,是趁着动乱而跑到这里的,他们依靠险恶的地形而形成强大的力量,而且没有什么爵位来得到民众信服的。以前派去剿灭他们的副将资望太轻,而中原地区又尚未平定,所以陈策敢于凭借险要坚守。现在天下初步平定,可以先征讨后降服。大凡畏惧死亡、追求奖赏的心理,无论上面的智者和下面的愚民都是相同的,更何况明公如此仁德,已是向东征讨而西方抱怨大军不来,现在先公开进行赏赐招募,以大军相威逼,只要诏令一宣布,陈策军营就会大门四开而贼兵自行溃散了。”太祖笑着说:“您说的还颇有些道理!”随即派遣猛将在前先行,大军殿后,一到那里就收服了陈策,完全如同刘晔所预料的那样。 18.(1)答案:(1)与希腊人保护迈锡尼遗址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作者的褒贬态度:肯定希腊人保护文物的方式,否定国人的错误做法。(2)引起读者的思考,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启示国人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2)答案: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符合要求即可。) 19.答案:本段采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的美。作者先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交代参观的对象,再对左臂作了细腻的描写,表现其阳刚之美,然后对此展开形象的议论,揭示残缺的意义。描写、议论中又饱含作者对石雕的赞美之情。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使作者既能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绘,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给人以具体的美的享受,又能使作者对事物进行分析,发表见解,给人以启迪。 20.答案提示: ①无论在什么岗位上,能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拎出个心来对人”,就能在朴素中尽显崇高。 ②大学不但要开发知识,更要经营“文化”。不但要用知识育人,还要用“文化”育人。 ③大学不是学生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让学生更有智慧,人格更健全,更能享受自己从事的事业、以及建立爱的关系的文明圣地。 ④文化绝不仅仅意味着对于知识、技能等等的掌握,文化的概念要远远宏观于知识、科学技术等概念,文化是人性一切的尊严与善的光辉。 ⑤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不但要尊重精英,每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 的人,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真正的喝彩。 ⑥大学教育不应该只是精英教育,而应该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文明的教育。 ⑦教育应该赋予学生真正的灵魂。 ⑧打破学院派对院士的诠释,不仅仅是对人们追求科学勿失精神和德行的一种提醒,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的现实回归。 22.作文范文 眺望远方 眺望远方,你会惊叹“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壮美,你会惊讶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你更会沉醉于“飞来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是的,眺望远方,不要只关注眼前的事物,因为更美好的东西在远方等待着你。 眺望远方,不专注于功名成就,最后才能名垂千古。有拒绝利益诱惑之心的人,必能眺望到远方美丽的风景。古有陶渊明不关心自己的官俸,甘愿隐于南山享受采菊之趣,眺望南山之美;今有朱自清不渴望美国救济粮,在孤高的人性中眺望中华大地的美丽;现有孙天帅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会失去,他用站立的身体去眺望不向日本人下跪的伟大民族。都说眼前事物或许很诱人,但只有不拘泥于眼前事物的人才能挥写自己的人生。 眺望远方,不专注于一时的失败,最后才能抒写华丽的人生篇章。没有人处于不败之巅峰,只有在摔倒后继续眺望远方之人。杜丽,用了五天时间,终于登上奥运会领奖台,她没有陷入第一天失败的深谷里,反而抬头仰望,眺望几天后的再一次战斗;林丹,羽坛的才子,赛场上的霸主,他在雅典失意后,没有从此低头不起,反而抬头仰望,眺望北京奥运会上的登顶。他们都做到了,只因有一颗不专注于当时失败的心,学会眺望远方。 眺望远方,不专注于短暂的成功,最后才会创造无限的奇迹。短浅的人沉迷于短暂的辉煌,有眼光的人追寻更远的梦想。“仲永之事”给予我们深沉的启迪因为没有长远的打算,只专注于他当时仅有的才华,导致他最后如平凡人一般。相反,刘翔就是一个懂得眺望远方的人。脚受伤了,不强行出赛,不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勇敢选择退赛,不是因为怯场,而是因为他在为未来打算。只有懂得“眺望远方”的人才是大有希望,只有不为眼前利益所惑才能创造更大的奇迹。 大江奔腾,一泻千里,那是江水在眺望海洋;鹰飞拍翅,鸣声霹雳,那是雄鹰在眺望蓝天;傲雪孤霜,新枝嫩芽,那是在眺望春天。懂得眺望远方的人,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世界。 【评分】56【简评】这是一篇极为规范的议论文。作者对话题“眺望远方”理解准确,用比兴地方式准确而生动地引出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材料丰富充实,有效地支撑观点,结尾和开头风格统一,首尾照应。 有些句子显得生硬,文笔还不够自然流畅。 其实,大到整个民族,眺望远方是一种追求。 取材神话,是很多届奥运会都乐于选择的。中国的神话很多,开幕式没有选择女娲补天或精卫填海,而选择了夸父逐日,我觉得它要体现的是奥林匹克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陶渊明有诗“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这里面体现的是一个神,更是整个民族对远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和不可战胜的灵魂力量。夸父眺望远方,用自己的生命实现心中的理想,中华民族眺望远方,终将凭借劳动和善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会眺望远方,就凭借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去承受命运中的存折与考验,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相信你终有“山衔好月来,雁引愁心去”的收获。 【评分】54【简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恰倒好处地使用历史人物作为支撑观点的论据。历史人物是同学们在作文中用得比较多的材料,但是很多人用得不恰当,生拉硬扯,生搬硬套。而本文作者能在准确理解话题的基础上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实为难能可贵。 行文过程中有些语病,材料还可进一步丰富充实。 眺望远方 一直以为希望与成功就在身旁。它们会一边播种一边开放,将一路行径点缀的花香四溢,等待着人们的采撷,如今才知道,原来成功在远方。它需要人们懂得眺望远方,引领人们寻找人生的辉煌,纵然脚踏荆棘也不会感到痛苦与悲凉。 尽管倍受欺压,身心疲惫,但从他们的受伤的眼中除了恐惧,还有着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他们站立在亡国的悲伤之上,眺望远方,最终让一个奇迹出现在地平线上——巴斯基斯坦。恰恰相反的是,那曾今雄霸半个世界的苏联,面对着“超级大国”四字沾沾自喜,忘了要工业,更要农业。忘了要快速发展,更要健康发展。 所以,要有希望,我们就要眺望远方,铸造成功。 【评分】52【简评】本文对话题的含义把握准确,行文规范,条理性强,材料充实,论证合理,语言较为流畅。论证尚显肤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