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3.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超越现实的苍凉感、真实感,对当今两岸关系有暗示作用。 B.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C.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4.文章的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法有何作用?(4分) 答: 。 15.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①具体含义: 。 ②象征含义: 。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 , ,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在今年的招生工作规定中,特别添加一条,教育部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加强考生的诚信教育,特别是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等主要阶段的诚信教育。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须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客观、真实、准确,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5月29日《京华时报》) 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所说的现象。(3分) 。 ②针对这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7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一只鸟感叹地对它的孩子说:“看到了吧,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①未成曲调先有情。②樯橹灰飞烟灭。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云销雨霁 ⑤ 锲而不舍 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B(遁:逃跑) 3.C 4.D (D.“让曹澄孙把陈文龙和他的家人都抓到元军中”在文中没有“林华侦指使曹澄孙”的根据) 5.①陈文龙上疏认为不能做,贾似道发怒,扣押了他的奏疏。(以为:认为,1分;寝:扣押、搁置,1分;语句通顺,1分) ②陈文龙说:“你们只是怕死罢了,不知道这一生能不死吗?(特:只是,1分;耳:罢了,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字君贲,是福州兴化人。能文章,以气节自负。丞相贾似道喜爱他的文章,一直非常敬重他。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是由贾似道出力的。然而从十几年来,贾似道所设置的台谏都没有才能,凡是有什么建议,都把稿子呈交给贾似道看后才实行。到了陈文龙任职时,唯独他不把稿子呈交,这意境触怒了贾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求实行类田,贾似道主张实施他的意见,陈文龙上疏认为不能做,贾似道发怒,扣押了他的奏疏。襄阳长久被围困,贾似道每天恣情淫乐,不稍加注意。当时表面上请求督促部队,暗地里让他的党徒保存自己,终于使襄阳失陷。陈文龙上疏极力论述他的失误之处。 范文虎总领部队没有立功,贾似道庇护他,让他知安庆,又任命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陈文龙说:“范文虎丢失襄阳,现在反而被提升任用,这是应当惩罚却进行奖赏。赵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凭什么担当重要的职位?黄万石对政事懈怠荒疏,让他做京尹,凭什么能够治理好?请全部罢免他们。”贾似道非常,贬黜陈文龙知抚州,随即又让台臣李可弹劾罢免了他。不久,吕文焕引导元军东下,范文虎首先迎降,和吕文焕一起向东进兵。贾似道在鲁港战败,赵溍最先逃跑,因此各城守军跟随他都逃跑了,贾似道这才后悔没听陈文龙的话。 形势非常危急,陈文龙上疏说:“《尚书》讲到,‘三后同心协力,共同走向大道’。北兵现在攻取某城,明天修筑某堡,而我们却用文书表示谦逊,只对他们的踪迹表示怀疑,就好像要拯救落入水中的人和救火,还在做缓步慢走的礼仪。请诏令大臣们同心图治,不要滋生空洞的议论” 世强引导大军进入广州,建宁、泉州、福州都投降。知福州王刚中派使者到兴化劝说人们顺从,陈文龙把他杀了而把他的副使放还,让他带信去谴责世强、刚中叛国。于是发动民兵守卫,城中兵士不满一千,元军来攻没有攻下,人他的亲家拿着书信来招降他,陈文龙烧掉信杀了他们的使者。有人劝他向元军投降,陈文龙说:“你们只是怕死罢了,不知道这一生能不死吗?”于是派他的大将林华侦在边境侦察。林华侦立即投降,且引导元军来到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投降,把陈文龙和他的家人抓到元军中,想使他投降,他不屈服,左右的人凌辱殴打他,陈文龙指他的腹部说:“这里都是节义文章,难道能够逼迫吗?”敌人强迫他,他终究也不屈服,于是把他捆绑起来送往杭州。陈文龙离开兴化后就不吃东西,至杭州饿死了。他的母亲被囚禁在福州的尼寺里,病得很厉害,没有医生和药物,左右看到之后都掉下眼泪。他母亲说:“我跟我的儿子一同死去,又有什么遗憾的呢?”也死了。众人感叹说:“有这样的母亲,就该有这样的儿子。”把她收殓埋葬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①南浦(1分) 依依难舍之意。(2分。如答“仍旧、如故”等得1分) ②诗句中诗人用细雨、垂柳、画船作结,与诗中前两句景物描写熔为一体,抒发出诗人对友人的挽留和依恋之情,写得情意绵绵,颇具风神情韵之美。(意思对即可得分)(3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7.A D(A.邢夫人无实权,应是征得王夫人的同意;D.是银行家格拉桑不要旅费,公证人克罗旭要葛朗台出旅费) 8.①、林黛玉的《葬花吟》(1分) 。芒种节气,大观园祭饯花神,众姐妹都在凑热闹,唯独黛玉不在(1分)。于是,宝玉兜起了落花,直奔往日同黛玉葬花的花冢 (1分)。犹未转过山坡,便传来呜咽之声,宝玉停住脚步,听到黛玉凄婉的歌声 (1分)。歌声使得宝玉不觉恸倒在山坡上,怀里的落花撒了一地 (1分)。 ②、因为欧也妮母亲的去逝,欧也妮将继承母亲的财产(2分)。为了不让自己的财产被欧也妮继承,葛朗台让公证人起草了欧也妮自动放弃继承权的文书,希望女儿能顺从地在文书上签字,但又担心女儿不答应,所以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3分) 9.①C (意思是“不学礼,就不会立足于社会”。)(3分) ②体现孔子举一反三的教育思想。(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0. C (C项以两首作品的名字,写出桃花文化历史之悠久。A、D两项局限为“诗歌”。B项谈的是地域。)(3分) 11. B(按“儒”的观点,“治国”应“身体力行”,“失意”才追求“逍遥”。从文中可理解出以上含义。) (3分) 12. D(“表现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情感意识就应该细致描写桃花”不符合作者的观点。) (3分) 13、A C(A项“浓郁悲剧色彩”和“苍凉感”表达过当,本文的感情色彩是悲壮而不悲凉;“对当今两岸关系有暗示作用”在文中无依据;C项“只有天在上”句表现的是郑成功的才能和“大志”)(5分) 14、①内容上:展现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突出他的智勇忠义,为塑造人物服务;(2分)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郑成功的“超越”(收复台湾)作铺垫。(2分) 15、①具体含义:郑成功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其不利的情形下,战略转移,跨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3分) ②象征意义:郑成功以悲壮的战略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造型。(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 答案 D ( ②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在B、D中作选择。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 17①考生必须承诺提交材料真实(3分) ②要求观点明确(3分),理由充分(4分),表达流畅(语病、错别字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答案示例一:毫无疑问,签订了诚信承诺书,未必就一定会遵守高考诚信,却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了“承诺书”存在的价值——在很多时候,签订诚信承诺书、廉政宣言之类,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载体,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和“塑造”,在我看来,这样的形式有比没有好。可以进一步强化考生心中的诚信之弦,我相信,大部分考生会遵守自己的承诺。 答案示例二:如果不消除滋生高考造假和舞弊的土壤和利益诱因,一纸承诺就无以为用;如果考试诚信已经足够完善,一纸承诺则纯属多余。让学生签承诺书,颇有点“对天赌咒发誓”的意味,它透露出主管部门在日益严重的高考违规现象面前的无奈,只得给自己裹上“我有所作为”的“遮羞布”。这种既不治标又不治本的做法,不过是对责任的推卸和对公众的敷衍。 五、写作(70分) 参照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叶子曾经被风吹上了天,但最终被风吹进了烂泥潭。题意不难理解,因为材料中鸟的感叹就是明显带有总结性质的议论。鸟的感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告诉我们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要飞翔,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告诫我们成功的内在因素在于自身的实力与努力。 可立意为:1.外在环境(因素)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2.成功需要借助外物,但更需要自身实力(自我努力)。3.成功,要靠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