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09学年第二学期六、八、九三校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D.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责:责备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步担干饭 乃夜驰之沛公军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 金就厉则利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3分)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
    1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2分)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18题。(4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①。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残机:织机残破
    18.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分),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19题。(4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②,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③,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课外选文)
    【注】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摄:统辖。③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9. 1)从两则材料中看出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1分)
    2)结合这两则材料,评价孔子的仁爱观。(3分)
    (四)古诗文默写(4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2小题)(4分)
    ①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 ,以手抚膺坐长叹”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艰险之情。
    ②杜甫在《登高》中用“ , ”来悲叹个人生活的困顿,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悲叹个人人生之秋。
    ③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的形象化,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的“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
    ④在教育指导冉有从政上,孔子直言不讳地向其指出“吾恐季孙之忧,
    , ”。
    四、作文(50分)
    21.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二、(20分)
    8.我爷爷在尤尔先生那里有极好的声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分)
    9.因为这是“我”情感的逐步升华。由对环境优美的由衷赞美,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爷爷的热爱和怀念,感激爷爷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美好的声誉。(4分)
    10.①使情节有波澜,与下文尤尔先生不仅卖土地而且低价出卖的情节形成对比, (2分) ②从而也表现了爷爷的美好声誉在这件事中的巨大作用。(2分)
    11.①侧面描写,凸显人物:通过他人之口介绍爷爷的品质更真实可信。(2分)②突出主题:更能表现一个美好声誉的广泛影响。(2分)
    12.①“爷爷”:勤劳忠厚、诚实敬业、忠于职守;②银行家尤尔先生:富有而善良守信,能以恩报恩;③美好声誉是人生的无价宝(声誉比物质财富重要等);诚实劳动铸造美好声誉。(6分。答案不求一律,只要符合人物性格和主题,有理即可)
    三、(32分)
    13.B 14.A   15.C
    16.【答案】: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3分,错1处扣1分)
    17.【答案】:(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2)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庇护你。
    译出大意给1分,“遗”“荫”各1分。
    【参考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郡营陵县人。祖父王修,在魏朝有名。父亲王仪,高尚正直,任文帝朝的司马。东关之战,皇帝问众人说:“今日发生的事情,谁应该承担责任?”王仪回答说:“责任在主帅。”皇帝发怒说:“司马想把罪责加到我身上!”于是把王仪拉出去斩了。
    王裒从小树立了德行志尚,依照礼仪立身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奇绝,声音响亮,气质高雅端庄,博学多能,悲痛父亲死于非命,从不面向西而坐。表示不做朝廷的臣民。于是隐居教授门徒,多次征召聘任都不就任。在墓侧搭起草庐居住,早晚常到墓前拜跪,扶着柏树悲痛号哭,涕泪粘在树上,树都因此而枯萎了。母亲生来怕打雷,母亲死后,每次打雷,他都到到墓前说:“我在这里。”读《诗》读到“哀哀父母,生我辛劳”时,每次都再三流泪,门人弟子都不学《蓼莪》之篇。
    20.(4分,每小题2分)
    ①扪参历井仰胁息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余音袅袅,泣孤舟之嫠妇
    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1.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 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 不要因噎废食(着眼于第二种人)
    3、 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 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 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