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②故民之从之也轻 B. ①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之②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①而子何故乃肯逃我②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D. ①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下②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皋做狱吏时曾判一名犯人刖刑。在子皋危难之时这个人却救了他,这是因为跀危认为他能做事公平、公正,且能法外开恩。 B. 翟黄和昭卯均是有大功的臣子,而国君赏赐的东西与他们的贡献不相配,作者借此典故从反面论证统治者要“依法行赏”的道理。 孔子认为为官之道就得公平、公允,依法办事。这点做好了你便能在百姓中树德,不会做的人只能树怨。 D. 少室周是赵襄主的卫士。他和中牟的徐子比赛力气,结果不如徐子,就进宫把徐子推荐给赵襄主而要求用徐子来代替自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3分) (2)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4分) (3)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3分) ¬¬¬¬¬¬¬¬¬¬¬¬¬¬¬¬¬¬¬¬¬¬¬¬¬¬¬¬¬¬¬¬¬¬¬¬¬¬ 1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15. 默写(6分) ⑴孟子曰:“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民为贵》)(1分) ⑵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1分) ⑶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1分)” ⑷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 。(2分) ⑸孟子说:“ ,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佳句。(1分)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周国平 近来,我闲读《论语》这一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器,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有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之后自嘲说,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读书人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又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与他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名点)、冉有和公西华一起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余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只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啊!”圣人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为“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洒脱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的。“邦无道”时,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过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要害是那两个“必”,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够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们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本文略有删改) 16.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的?(4分) 17.依据全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的内涵。(6分) 18.文中第五段“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的含义是什么?(2分) 19.文中列举的孔子的哪些观点能够说明“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6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分) 20. 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关键词不得删),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 21. 把下列4句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 ;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 ;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 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22. 5月4日,某中学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⑴请你给这次活动命名,以体现活动主题。 ⑵请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风景。其实,人类社会不也是如此吗? 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18分)1-6:ACDABB 二、(9分) 7.B(A项中“忧虑不安”没有依据。C项中说孟子“行事完全不遵循‘礼’”的说法不准确,文章中说孟子一切“全出已意”,并没有不遵循的意思。D项,第七段中说“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而选项中成了“必须”。) 8.D(D项是两人有很多不同中的其中一种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 9.B(A“低水准”不正确,原文意在强调二者的不同,不是要比出高下之分;C战国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另外说“可以平息”只是孔子的想法,而非实际情况;D“取代”与“从此以后”属于无中生有。) 三、(9分) 10. B(徒:只有)。 11. C(A项①代词,他/②助词,主谓之间,无义;B项①介词,用/②连词,因为; 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到) 12. A(“法外开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子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四、(24分) 13.(10分) ①我被砍掉脚,本来就是我罪有应得,是没有办法的事。(被动1分,“固”1分,“不可奈何”1分) ②您并不是徇私照顾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就这样。这便是我心悦诚服并要报答您的原因。(“非”、“然”、“所以”“德”译对各得1分) ③概这种器物是用来量平斗斛的,吏这种官员是用来公平行法的。治理国家的人,不可以失去公正。(“平量”、“平法”、“失平”译对各得1分) 14. (8分) (1)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2)“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15. (6分) ⑴社稷次之⑵知者不惑⑶畏圣人之言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五、(18分) 16.从两个方面阐述:①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即“君子不器”。②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仁”。 (4分) 17.君子不器:君子读书要从兴趣出发,目的是完善自己,获得真才实学,而非谋取功名(即孔子的治学观);君子为人要活得悠闲自在,不必成名成家。(即孔子的人生观)君子不仁:君子不把“仁”当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应该有分寸不偏执。(6分) 18.要点:伦理规范是做人的道德标准,但又有灵活变通的余地。(2分) 19.文中列举的观点有:“忠恕”是“仁”,但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以德报怨”是“仁”,但孔子主张更应该用公正回报怨仇。“信”是“仁”,但“信”也要有度。“思”是必需的,但不必过分谨慎,“再思”就可以了。(6分) 六、(12分) 20. 儒学“和为贵”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形成了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从而在国际商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要重组这个句子,就要对原句句与此同时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清楚。“中国人民……互相尊重”是果,直接原因是“形成一贯……分不开的”而“传统”的形成又是因为“深受……影响”。) 21. ③④①② 22.⑴示例:“书香满校园”“青春书为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⑵①举行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②请新华书店到校书展,③请作家作“走进名著”报告会,④举办“读书交流会”,⑤举办“读书演讲会”,⑥举行“名著与舞台”话剧表演等等。(写出任何3点即可。) 七、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