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 Ⅰ 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 癸丑(kuí) 强颜(qiáng) 蛊惑人心(gǔ ) B.镌刻(juàn) 修葺(qì ) 靥儿(yàn) 茕茕独立(qióng) C.筵席(yàn ) 偏袒(tǎn) 倜傥(tǎng) 悄无声息(qiāo) D.龟裂(jūn) 作坊(zuō) 蹙眉(cù ) 贪生恶死(wù)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箪食壶浆 震憾 民生凋敝 鱼鳖 切搓琢磨 B.助纣为虐 篡夺 偃旗息鼓 颠沛 稗官野史 C.流连忘返 摇曳 沧海一粟 赝品 不可理谕 D.循循善诱 饿殍 怀瑾握瑜 闲暇 熙熙嚷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 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 给人以繁华之感, 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凤毛麟角) B. 王道长为人沉默寡言,神情慈祥温和,只求能栖息道观,虽箪食瓢饮,却能安之若素。(箪食壶浆) C. 你要提防他啊,这个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明争暗斗) D. 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到极点了,所以能够真正达到中庸的老百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并通过了由右翼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肆意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赞美为“大东亚战争”,“是为了自存自卫”。 C.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D.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亚洲人的智商全世界最高 最近,英国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理查德•林恩,得出了一个令亚洲人感到既惊讶又高兴的研究结论: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之后的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等。人种智商最低的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林恩教授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突变。 林恩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加州大学研究脑量进化的专家杰里森的观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受到了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也是物竞天择的一种体现。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就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林恩教授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进化。在对诸多的数据分析后,林恩教授指出,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了更大的脑容量。比如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欧洲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67cc,而撒哈拉地区非洲人的平均脑容量则为1282cc。寒冷的气候让早期的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御寒。在寸草不生,动物也很少出没的冬季,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 当林恩教授提出他的研究后,很多人提出了质疑。既然东亚人拥有高于欧洲及美国人的智商,为什么欧洲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上要比东亚人更胜一筹。林恩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东亚人在性格上比欧洲人更循规蹈矩,所以在发明创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东亚人的智商低于欧洲人。林恩教授还提出,聪明的东亚人现在遍布在了世界各地,而他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参与和成绩也越来越突出。 其次,既然寒冷的气候让人类进化出最大的脑容量,并获得高智商,为什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却是个例外。林恩教授用基因突变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早期非洲直立人向世界各地移民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带着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人口发展快、英才人口众多的地区得到进化的机会就更多,而在寒冷的地区,低智商的人类逐渐被淘汰,高智商的人类成为幸存者。爱斯基摩人的总人口只有5.5万人,很明显,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基因的机会也就少于欧亚人。 6.从原文看,下列表述与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无关的一项是( )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其所处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 B.在寒冷的气候中,那些为了不被大自然淘汰而努力生存下去的人类会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 C.那些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在人口发展快和人口众多的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进化机会。 D.东亚人性格上的循规蹈矩影响了他们的发明创造,但这并不影响东亚人的智商高于欧洲人。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恩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环境的重要影响,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 B.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的更大的脑容量,使人类能够对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 C.欧亚人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的基因的比例高于爱斯基摩人,这也是今天爱斯基摩人智商低的原因之一。 D.气候寒冷的地区,因为智商低而无法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的人,将会逐渐被大自然淘汰。 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候越寒冷,相应地区人类的智商就越高。 B.动物们进化出的脑容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战胜恶劣的环境。 C.爱斯基摩人现在大力发展人口,就能提高人种的智商。 D.东亚人智商高于欧美人,会比欧美人更适应现代生活。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就:到任。 B.诏书切让。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干:干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乃谢病去B.令敦煌曹皓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行禁止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D.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吾与汝毕力平险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3分) 译文: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3分) 译文: (3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2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台。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隐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答: 15、文学常识,名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部______体通史《史记》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所以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赵 写笛声“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与_____________写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手法极为相似。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杜甫《阁夜》) (4)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5)鸟雀呼晴, 。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五.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8分) 逃离 食堂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说不出的拙扑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夜夜为人们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朝夕相处的同学,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开放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而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剧院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