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福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福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古文阅读(30分)(一)(每题2 分,共8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2分)( )
    A、利与善之间也(中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
    B、河内凶(暴发洪水) 因之以饥(继)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贫困) 贼仁者谓之贼(损害)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路的名)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提拔)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且而从辟人之士也 亲戚畔之
    B、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 刑于寡妻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3.加点词语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
    A、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B、尝独立,鲤趋而达庭。
    C 、黎民不饥不寒 D、牺牲既成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仪封人、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等人都是隐士,不支持孔子的政治主张。
    B、子夏、子路、陈亢、伯鱼、子贡、樊迟、伯牛、颜渊、曾参、曾皙等都是孔子的学生,其中曾参和曾皙是父子关系。
    C、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由这些论述来看,孔子所谓的“好学”,指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我们今天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D、“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二)(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7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长:擅长
    B、必有事焉,而勿正 正:预期
    C、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D、今日病矣 病:生病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直养而无害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C、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其子趋而往视之
    D、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 ,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自己也并不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养成 “浩然之气”不能急于求成。
    (三)(共10分)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①运:转。
    8.用原文回答(5分)
    从选段看,孟子认为应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如果不能使百姓“□□□”反而“□□□,□□□”,就会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9.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四)(每空1分,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君子以仁存心, 。
    (3)乐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二、诗歌鉴赏(6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2分)
    (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请说明此画夺魁的理由。(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0分)
    孔孟[
    黄仁宇
    ①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②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