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与蔺相如》)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两个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一气呵成。(4分)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橘子洲头追问大地主宰的热血青年, ,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提取下面一则新闻的两个主要信息。(4分) 中国网10月22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李晓超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 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 7.5%; 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信息一: 信息二: 18.2009年,“开心农场”“种菜”等网上时尚游戏大行其道,有无数网友一夜之间变成“种菜人”或者“偷菜人”,从中小学生到大叔大妈,“种莱”者和“偷菜”者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有的人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而有的人则觉得这无聊的游戏让人浪费时间和精力。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明。(不超过70 字)(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鱼 鹰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 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09.8《小小说选刊》) 19.小说中的主人公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1.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七、(60分) 23.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德州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一、(15分,每题3分) 1.C.(倥kǒng偬 在庠)。 2. A (渐次:副词,放在动词前,渐渐。渐进:逐渐发展、前进,动词,不能再放在“拉开”之前。配置:搭配布置,多指物品排列组合;配制: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混合在一起制造。以至: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3.C(“楚楚动人”形容人的姿容美好,动人心神,“恒河沙数”比喻数量多的像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用在这里与“区区”相矛盾,“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意是水獭想捉鱼却把鱼赶到深渊里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却把麻雀赶到丛林里去了,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 4.D(A“起到……效果”搭配不当;B“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改为“虽然群众”) 5.B(A最后的句号拿到引号外;C“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D分号改为逗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6.D(D项是解释可能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原因) 7.B(不是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 8.B (文章第二段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的“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个比方,意在强调平民慈善开发意义重大,而B项的表述完全绝对化了,从文中看不出“走向消极”的结果。) 三、(12分,每题3分) 9.B(B项“然”意为“对,正确”,可据上下文意推断。) 10.A 11.C(C项①②⑤均能扣紧题干,说明冉氏烹狗的原因。③是说狗拒盗看家的好处。④是刘位东对狗的赞扬,赞其勇猛。⑥是宏观陈述,而非烹狗的原因。) 12.D(D项中“但并不赞赏”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句“冉氏之智,过人远矣”,表明作者对其态度是赞赏的。) 四、(24分) 13.(1)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3)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 14.(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轴),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必须答出意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 (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分析一个词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1)悟已往之不谏(2)一蓑烟雨任平生(3)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边庭流血成海水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10分) 16.(4分)参考示例:执政府前遭遇野蛮虐杀的勇毅女子,赤壁之下尽享天地恩赐的失意文人。 注:必须是正面形象,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17.信息一: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加快。信息二:从季度和产业来看,均持续增长。 18.参考答案一:这个游戏有危害。有的人通宵达旦,熬坏了身体;有些人沉迷于此,荒废了学业;有的人把虚拟当作现实,以偷为荣,滋长了不劳而获的思想。 参考二:这是一款成功的游戏。它让我们感受作物养成的乐趣,暂时摆脱浮躁和压力,而且多在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中开展,使人际关系和谐的体现。 参考三:它与其它游戏一样,是对工作和生活的调剂,但我们不能过于迷恋,不能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要有自控力和平常心,要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分开。 (态度明确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通顺1分) 六、(18分) 19.(4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20.(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21.(4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2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2分) 22.(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参考译文: 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 “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像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音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唉!天下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恕,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象个壮士一样。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宫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马夜里有点惊扰叫起来,他们就以为强盗来到,两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总算跑了出来,身子还在抖,身上的东西碰击出声音来。点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点不着。听说要出发到防守的地方去,离贼军还有几百里,离家乡仅仅几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别,像以后永远见不到的样子,他们的激动和惊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 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要咬人?这种狗,岂可以留下来?石勒要杀掉石虎,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小时候,总会弄破车子,你还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来石勒的后代,到底灭绝在石虎之手。只贪图牛能跑得快,不管车子会撞破,尚且不对;何况只撞破车子的牛实际跑不快呢?然而那种女人的仁慈心肠,古今都一样;从此说来,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过了一般人多得多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