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北京五中2009/2010学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五中2009/2010学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出题人复核人教研组长
    一.基础知识部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ɡ) 妊娠(chén) 行觞(shānɡ) 噤若寒蝉(jìn)
    B.洁癖(pǐ) 烜赫(xuǎn) 笨拙(zhuō) 暴殄天物(tiǎn)
    C.愤懑(mèn) 悭吝(qiān) 讣告(bǔ) 仁言懿行(yì)
    D.曲笔(qū) 啮碎(niè) 慰藉(jiè) 修禊事也(qì)
    2. 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笼络 临摹 冬蜇 鱼舟唱晚
    B.荟粹 肇事 滑腻 素昧平生
    C.美馔 戮力 涅磐 迫在眉睫
    D.筹划 衷心 门闩 歪门邪道
    3. 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________。
    ⑵ 凡是愚弱的国民,________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⑶ 梭罗选择的离群索居的生存方式也许是今天的人们难以企及的,但那种在寂寞中 _______自己内心状况、与自己本心对话的生存体验,却值得我们萦怀。
    ⑷ 卡夫卡的本领正在于他的小说图像在总体上 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虚构的梦幻的世界,然而他的描写又是极其现实主义的,小说场景的处理也极其生活化。
    A. 热烈 无论 追求 表现B.激烈 即使 求索 呈现
    C. 激烈 纵然 求索 呈现D.热烈 即使 追求 表现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全世界最大的F1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上,一辆辆赛车飞驰而过,其速度之快,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B.中国乒乓球队几十年来在世界乒坛立于不败之地,得益于不断培养新人,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大好局面。
    C.来到大漠戈壁,满眼都是荒凉的景象,既看不到一个人影,也听不到一声鸟鸣,真是如入无人之境。
    D.新来的班主任是位态度十分温和的女老师,即使批评同学,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连语调都是软软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怀人散文《忆韦素园君》中提到许多作家作品,其中素园翻译的是俄国果戈理的中篇小说《外套》。
    B.《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位疯疯癫癫与风车、漂布机、饿狮进行搏斗的游侠骑士形象。
    C.《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82年或诺贝尔文学奖。
    D.博尔赫斯是阿尔及利亚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他的小说多是短篇,充满奇幻色彩,我们学过他的《沙之书》。
    二.文言文诵记及翻译部分。(每句2分,共16分)
    (一)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句子。
    6.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7.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 !
    8.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9. 山原旷其盈视, 。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0.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 。
    1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译: 。
    12.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译: 。
    1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 。
    三.文言文阅读部分(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每题2分,共10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序)
    C.曾不知老之将至(竟)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1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C.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指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指上文提到的各种不同的人)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指上文所说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指这次兰亭集会的学士们)
    17.下列全是作者产生“痛”或“悲”等感慨的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③ ④⑤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形。其中“畅叙幽情”四个字,为下文抒发感慨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写作者触景生情,乐极生悲,感慨于时光易逝,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面对着生与死,发出了痛惜的感慨。
    C.第三段作者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荒诞,并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由,发出了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D.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的深远立意。
    (二)阅读鉴赏(6分)
    19.自选角度,为下面的赋文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连贯。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答: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共13分)
    (一)阅读《警察和赞美诗》节选,完成后面各题。(6分)
    最后,苏比来到了通往东区的一条街上,这儿的灯光暗淡,嘈杂声也若有若无。他顺着街道向麦迪逊广场走去,即使他的家仅仅是公园里的一条长凳,但回家的本能还是把他带到了那儿。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转角处,苏比停住了。这儿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样子古雅,显得零乱,是带山墙的建筑。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的玻璃窗映射出来,毫无疑问,是风琴师在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悦耳的乐声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粘在了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月亮挂在高高的夜空,光辉、静穆;行人和车辆寥寥无几;屋檐下的燕雀在睡梦中几声啁啾——这会儿有如乡村中教堂墓地的气氛。风琴师弹奏的赞美诗拨动了伏在铁栏杆上的苏比的心弦,因为当他生活中拥有母爱、玫瑰、抱负、朋友以及纯洁无邪的思想和洁白的衣领时,他是非常熟悉赞美诗的。
    苏比的敏感心情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交融在一起,使他的灵魂猛然间出现了奇妙的变化。他立刻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这一切构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顷刻间,这种新的思想境界令他激动万分。一股迅急而强烈的冲动鼓舞着他去迎战坎坷的人生。他要把自己拖出泥淖,他要征服那一度驾驭自己的恶魔。时间尚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再现当年的雄心壮志,并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管风琴的庄重而甜美音调已经在他的内心深处引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去繁华的商业区找事干。有个皮货进口商一度让他当司机,明天找到他,接下这份差事。他愿意做个煊赫一时的人物。他要……
    苏比感到有只手按在他的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来,只见一位警察的宽脸盘。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警察问道。
    “没干什么,”苏比说。
    “那就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晨,警察局法庭的法官宣判道:“布莱克韦尔岛,三个月。”
    20.这段文字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21.当苏比决心重新做人时,按常理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作品却安排苏比被判入狱。这样的结局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认识。(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沙之书》节选,完成后面各题。(7分)
    我本想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
    我上了床,但是没有入睡。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其中一面印有一个面具。角上有个数字,现在记不清是多少,反正大到九次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